经济发展是实打实的事,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更要在发展实体经济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18年政府工作建议强调的也是“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各级政府应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重大战略抉择,着力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取得应有实效。
进一步增强发展实体经济的自觉性积极性。进入21世纪,“直接以钱生钱”为基本标志的虚拟经济日益受到重视,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博彩业,实体经济受到冷落。对此,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为什么不能脱实向虚?这是因为,以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部门或行业,是国计民生的命脉。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实体经济,具有三大社会功能:提供基本生活资料的功能,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人们总要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看病、休闲等,总要不断发展,需要足够的生活资料,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实现人们所需的各种生活资料和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倘若实体经济停止或弱化了,那么人们的生活、生存就难以为继,更不要说什么发展与进步了。因此,作为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着力解决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产业协作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全球制造业正处于转换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为推进制造业发展,必须彻底抛弃旧的思维观念和方式方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扬钉钉子精神,建设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加快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继续破除无效供给。进一步创造适宜实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减轻企业税负,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是说不搞或打压虚拟经济,而是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使之协调发展。早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就首次提出“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然而时至今日,一些地方仍然不能做到“正确处理”。必须看到,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实现更好发展。实体经济要运行、要发展,首要条件是有足够的资金。虚拟经济能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应遵循一视同仁、共存共荣原则,不能顾此失彼;统筹兼顾、均衡发展原则,在宏观经济的规划、战略的部署、人才的培养、措施的运用上,统一谋划;尊重差别、协调一致原则,在尊重各自的运行方式、经营特点、行为规范、内在要求、营销策略、服务对象等基础上,加强沟通协调,既防止和遏制泡沫经济的产生或增大,又避免实体经济脱离虚拟经济而独自发展。坚持“两条腿走路”,才能使实体经济行稳致远。 (执笔 邵景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