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的公共管理是个大系统,政府是其中枢。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政府规模庞大,层级较多,结构复杂,功能广泛。如何使政府高效运转,且廉洁、廉价,成为人民满意的政府,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应予以高度重视。
正视问题,认清差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和中央政府一直重视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国务院颁布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自2012年10月1日正式施行,使新时期机关事务工作有章可循。李克强总理关于机关事务工作“为机关高效运转服好务,进而为经济社会管理服好务,为人民群众服好务”的指示,受到广大机关干部的重视。但与党的十九大关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相比,当前的机关事务管理工作还有不小的差距。从全国的情况看,管理机构分散,基本上各自为政;管理内容和职能不统一,“多龙治水”现象突出;管理标准不统一,不合标准的现象普遍;信息沟通不畅,管理低效等。一些政府机关铺张浪费现象严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有的奢靡之风盛行,滋生了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如何使机关事务管理做到“精简、统一、效能”,为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作出应有贡献,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深化改革,完善标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要求,推进“政府机关事务的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标准,统筹配置资源”。改革的方向是,以集约化管理为核心,统一机关事务管理机构,扩充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立机关事务工作的制度标准体系,推进“互联网+机关事务”管理模式。为了保证机关事务的统一管理,实现精准服务,应对会议费、差旅住宿费、培训费的支出,办公用房的建设、配备和维修,公务用车、办公设备家具、办公软件的配置等,进行标准化建设,确保干任何事情都有科学、合理、有效的规则、准绳、标杆和尺度。现在的问题是,标准零散化,尚未形成有机统一的体系;一些重要领域标准缺失;标准的实效性差,有的沦为“僵尸标准”;标准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存在较大差距。应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积极推进政府机关事务管理的立法研究。通过立法,明确划分机关事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界限,确保其完整、全面、独立履行职能;依照法律,制订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当前,各地各级政府机关工作内容、人员能力等差异较大,标准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按照国务院《机关事务标准化发展规划(2018-2020年)》的要求,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把握顺序节奏,分清轻重缓急,积极、稳妥地推进标准化建设。
严格管理,履职尽责。机关事务管理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应切实在管人、管钱、管物上下功夫。在管人方面,坚持用党的理论,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机关人员头脑,增强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使命感,按照“为民、务实、清廉”和规章制度的要求,过细地做好工作。在管钱方面,严格把关,不乱花钱。要落实《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机关运行的基本需求,结合机关事务管理实际,组织制定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参考有关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组织制定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支出定额标准和有关开支标准。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总额控制、从严从紧的原则,采用定员定额方式编制机关运行经费预算,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政府各部门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在管物方面,加强机关资产管理,重在防止资产闲置浪费,提高使用效益。主要是建立健全机关资产管理制度和配置标准,加强机关用地和办公用房管理,强化公务用车管理。机关事务管理应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有责必究。有严格的问责与管理,才有机关事务的廉洁与高效。
(执笔?邵景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