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PPP模式应用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随着PPP项目规模总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PPP运行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一轮PPP快速发展的需求,PPP运行效率不高、模式单一、工作机制不健全、制度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日益突出,呼唤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变革。
纵观国内“互联网+PPP”的研究成果,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部门以“互联网”+“PPP”的应用结合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为PPP服务。2015年、2016年许多省、市利用互联网来推广PPP ,纷纷建立了政府的PPP网站,用于发布政策、信息、传递PPP项目前期的相关信息、举办网上论坛、PPP知识普及等等。如财政部的CPPPC(CHINA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CENTER)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其门户网站开辟PPP项目库专栏,公开发布PPP推介项目。市场化的网站也有人开始建立,如湖北中财资信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相关网站,不过功能与政府网站差不多。另一类是学术界以“互联网+PPP”模式探究为主题的研究。如有学者提出:以互联网+金融的协同创新为突破口,为PPP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变革的可能;还有人主张: 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可以探索PPP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采取“PPP+P2P”、“PPP+众筹”两种创新模式,促进PPP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有学者阐述了“互联网+PPP”运作模式的内涵,基于SWOT战略模型,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互联网+PPP"运作模式的战略规划;有学者提出: 供给侧改革需要创造新需求,养老产业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突破口,运用"互联网+"思维,采用PPP项目模式推动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重塑,提高全社会养老服务水平;有学者提出主张:“互联网+”政策的出台与PPP模式的发展为智慧城市的投融资体制与智慧民生等方面的建设带来巨大的契机,运用PPP模式改善智慧城市建设融资体制,妥善处理好融合与协调中的利益协调等路径进一步促进城市社会治理的发展。
总体看,当前我国政府、学术界的研究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探索“互联网”与“PPP”的结合运用,有的成果侧重于基础技术层面的应用研究,有的侧重行业创新融合的应用。但以“互联网+”为载体,构建一个全流程、完整的PPP运行平台以及在这一创新平台运作中政府规制建设的研究尚不多见。
目前,按照财政部财金[2014]113文,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的运作流程一般包括5个阶段: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9]传统的政府和投资人间的PPP项目运作只在线下进行,交易过程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和时间,运作效率不高,有必要创新PPP的运作方式。因此,研究梳理政府和投资人之间的“交易”合作方式、运作流程,借鉴B2B、G2B、P2P的成功经验,创设出PPP专用的政府与投资人之间的“P2G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上交易方式完成整个运作过程,提高PPP运作效率,提高PPP运作的公平性,是PPP模式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互联网+PPP模式可以提高PPP的运作效率,增强PPP运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性,可以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本,增强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运作模式,“线上”PPP运作较传统的“线下”PPP运作有许多“创新”,既需要社会资本、项目关联方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与制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