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投稿登陆
正在加载中...


最新目录
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问题与建议
热点聚焦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6-8-9  发布人:本站  源自:本站
    
  自国办印发《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2015年7月)和《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2015年4月)以来,各级政府积极推进“脱钩”、“规费”、“破垄断”等工作,国务院各部门正在梳理各种中介服务事项,提出规范意见,第一批清理规范了26个部门的89个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在省级层面,海南省率先公开32个与省级主管部门脱钩的中介机构和35个取消指定的中介服务事项,山东省则公开了15个省直部门(单位)的48个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等。这些改革措施在切断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的利益关联、破除中介服务垄断、规范中介服务收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以体制脱钩、行为规范为特征的中介服务改革也面临着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不足、市场竞争不充分、服务水平低等诸多问题,不仅继续消解行政审批改革成果,截留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红利,而且造成创新创业者享受不到优质的中介服务,并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课题组认为,深入推进中介服务改革,应坚持清理规范、培育发展、优化服务并重,力争取得更大改革成效。
  一、科学分类,提高中介服务改革的针对性
  中介服务可分为多种类型。依据功能定位,中介服务可分为公益类中介服务和有偿类中介服务两类,目前有偿类中介服务事项较多;依据与行政审批的关联程度,中介服务分为行政审批前置性(强制性)中介服务和自主性(选择性)中介服务,目前自主性中介服务居多,但前置性中介服务问题最多、社会关注度最高;依据中介服务主体性质,中介机构可分为企业、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商会等三类,海南省省级行政审批中介机构中企业、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商会分别占47.5%、47.5%、5%;依据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中介机构可分为垄断性中介机构和竞争性中介机构,层级越高、专业性越强,中介机构的垄断性越明显。
  推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应首先区分中介服务的公益属性,公益类中介服务可由政府、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直接或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免费提供;有偿类中介服务与行政机关脱钩,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企业或行业协会商会有偿提供;为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些有偿类中介服务也可通过政府购买免费提供给消费者。其次,加快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中介机构中的大多数)分类改革步伐,真正做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社分开、事企分开和社企分开,为中介服务改革搭建良好平台。再次,根据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高低决定培育发展中介机构的优先顺序,凡是竞争不充分的中介服务市场,都应重点孵化培养中介机构。
  二、加大必要性审查力度,有效规范中介服务清单
  目前各地已公布的中介服务清单中存在几个重大问题,影响清单的有效使用:一是清单项目残缺。清理对象仅限有偿服务事项,公益类中介服务事项没有列入其中。实际上,一些中介服务表面上不收费,却通过“托”、“蒙”、“卡”等方式肆意寻租,例如某市的查寻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尽管不收服务费,却以有关证明或介绍信为前置要件,但只要熟人打了招呼,前置要件即可省略不用。二是清单目录过长。中介服务事项通过合法合规性审查,但没有切实进行合理性、必要性审查,致使该取消的没有取消;一些取消的中介服务事项也仅是补课性质的,完成的是前期改革没有完成的任务,比如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完全取消的50个中介服务事项中,有15项(占30%)是上轮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行认缴制度需要取消的各类验资证明。三是清单内容不清。各地公布的中介服务清单大都存在项目不全、内容不细问题,有的省仅列脱钩清单,有的省仅列收费清单,没有做到在一张表中把服务对象关注的中介服务的所有内容罗列出来。
  有效规范中介服务清单,首先,扩大清理规范范围,将公益性中介服务纳入其中;待条件成熟时,再将自主性中介服务事项列入清单管理,逐步实现清单对中介服务事项的全覆盖;对专业性强、市场暂时无力承接,仍需由审批部门主管单位开展的中介服务,暂时列入清单,但应明确过渡期,而且制定本行业中介机构培育发展方案。其次,凡具备申请人能够按要求自行完成,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审批部门能够通过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现场检查、网络审查等方式解决,事中事后监管能够解决的,一律不得设定中介服务。再次,细化清单内容,应本着方便申请人和监督者的原则,详细罗列关联审批事项、实施机构、主管部门、服务属性、设置依据、服务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具体中介服务内容。
  三、坚持多元共治理念,培育发展中介服务主体
  中介机构不是政府的附属物,也不同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主体。实践证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赖于以行业协会商会为代表的中介机构有效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的作用。推进中介服务改革应坚持多元共治理念,在顶层设计中统筹考虑政府、市场和中介机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自作用;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外溢效应,将培育发展中介机构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相结合。
  一是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改革方向,通过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减少资质资格许可证限制等措施,大幅度降低中介机构成立门槛;通过制定为中介机构扶上马送一程的孵化政策、推广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制度、取消中介服务区域封锁等措施,激发中介机构内在活力,从而实现中介服务市场主体的充分有序竞争。二是坚持专业化技术服务特点,以行业中介机构为平台,制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政策,建设行业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队伍,促进中介机构科研人员多出成果。
  四、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促进自主选择中介服务
  完善的行业(产品和服务)标准化体系是规范中介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公平竞争的行为准则。在实践中,我国的行业标准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职能错位、以政代社,规出多门、标准不一,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问题,比如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代替烹饪协会制定扬州炒饭标准,农业部门与卫生部门关于食品添加剂标准的相互打架,消防部门的装饰材料标准锁在抽屉里为寻租提供机会等等。政府制定行业标准不仅将自己置于“越权”之境地,挤占了中介机构的发展空间,而且标准不一、规则不明还严重干扰着企业依据行业标准自主选择中介服务。
  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首先应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主体作用,让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和行业信誉在制定行业标准、提供中介服务(依据标准进行评估评审)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其次,有效发挥政府在制定跨行业产品标准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作用,推动不同行业中介机构互联、互商、互助,共同制定产品标准和商业规则,同时防止相关标准突破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底线。再次,全面清理、评估各类中介服务行业标准,该废止的废止,该转化的转化,该修订的修订,该整合的整合。
  五、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提升中介服务水平
  “清理规范”不是推进中介服务改革的目的,提高中介服务效率、提升中介服务水平才是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推进中介服务标准化建设。服务标准化包括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和服务流程程序化三方面内容。其中,服务质量目标化就是要将服务时限降到最短、服务成本降到最低,东北某市建设一个垃圾焚烧厂,总周期为359天,中介服务事项需要307天,占85.5%,中介服务费用总计2500万元,其中社会中介费用2400万元(另外100万元为政府审批费用),占96%,可见中介服务的提速降费空间还非常广阔;服务方法规范化和服务过程程序化就是要做到建立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执业公示、一次性告知、执业记录等制度,简化服务手续、优化服务流程。
  搭建与审批局(大厅)一体化的网上中介服务平台,按照“非禁即入、不适则调”的准入原则,将审批前置要件事项所涉及的资质等级高、业务范围广、技术能力强、服务信誉好、收费合理的相关中介服务机构挂牌入驻(网上)审批服务局(大厅),以方便投资者按规定自主择优选择。
  公开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中介服务机构的所有信息,包括法人自然情况、资质状况、信用等级、执业规则、取费标准,服务过程、服务结果、服务满意度等。特别应公布相关格式文本,方便投资人自行填写。
  六、严格监管,保障中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严格中介服务监管的目的是保护申请人权益,防止中介机构滥权,维护中介服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严格中介服务监管,一应指导中介机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确保中介机构独立高效运转。中介机构与企业 “理事会+行政负责人+监事会”治理模式不同,应在组织内部构建“理事会负责决策,监事会负责监督,行政负责人负责执行”的治理结构。二应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建立惩戒和淘汰机制,严格查处违规收费、出具虚假证明或报告、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违法行为。三应建立中介服务绩效考评制度,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定期对中介机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四应完善中介服务机构信用管理制度,定期向社会公示相关信用状况和考评结果。应将考核结果记入诚信档案,考核结果优秀的给予加分,列入红名单;对不服从管理、办理时间严重超期、信用等级不达标、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从中介服务平台上给予清除,并记入诚信档案,列入黑名单。
 
  课题成员:赵鹏、孙庆国、沈荣华、解亚红、赵志龙、商弘
  执笔人:孙庆国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