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在这一轮新的文明大潮中做好政府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积极推进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使之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
运用互联网,提供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问世以来的实践证明,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国经济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必须把互联网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互联网有利于解决传统经济活动中大量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各种新型信息交流和资源配置,有利于加速经济运转周期,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我国实施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是通过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的重大举措。互联网不管“+”什么,其本身既构成创新行为,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发展壮大新兴业态,又产生创新空间,产生行业发展新动力。这就为产业智能化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最大限度地促进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总之,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融入互联网,形成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新常态。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必须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的具体要求,形成良性互动。目前,我国有400万家网站,7亿网民,12亿手机用户,6亿微信和微博用户,每天产生的信息300亿条。如此巨大规模的互联网,足以使政府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所求。但前提是,政府必须融入互联网。遗憾的是,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在联合国发布的2014年全球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排名中,我国的电子政务综合水平和在线服务水平,分别是70和48,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政府有众多的僵尸网站、睡眠网站、心情不好网站。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加快发展电子政务步伐,尽快融入互联网。如果说,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互联网“加”,那么,对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则是互联网“融”。从一定意义上说,融入互联网,就是融入人民群众。“融”的过程,就是政府与群众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过程。只有进入“融”的境界,政府才能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政府。为此,必须大力提升电子政务水平,切实把网上履职作为信息时代政府治理的新常态;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加强网上信息的综合分析与研判,不断改进工作,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管理互联网,构建网络清朗的新空间。互联网是一种技术,任何国家、政党、团体和个人都可以使用。这就决定了,要使互联网在我国发展中始终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正能量,就必须“管得住”。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一些不健康的、错误的、反动的东西,使得网络空间污浊起来。为此,应按照中央的要求,“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净化网络环境。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执笔 邵景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