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投稿登陆
正在加载中...


新书架
地方政府面临的自我革新——《地方政府治理的创新——基于资源型省域的探索与思考》评析
发布时间:2016-5-3  发布人:陈劲 杨阳

(原文载于《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5期,若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作者: 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 100084;杨阳,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 400065

 

  一、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而社会的全面发展对环境与人的关系处理更具科学性和严格性的要求,这对地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新的也是更为艰难的考验。尤其是资源型区域经济如何实现转型成为当下不能回避的迫切课题。山西省社科院杨茂林研究员、王云副研究员两位学者出版的《地方政府治理的创新——基于资源型省域的探索与思考》一书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作者认为,资源型经济转型与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密切相关,为此,他们根据我国对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战略,围绕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要求,梳理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与政府治理之间的关系,结合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访谈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依法行政等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影响作了深入研究,提出要以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方向,以顶层设计、综合部署、系统推进为进路,努力探索以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寻求资源型地区地方治理的新内容、新路径、新经验。

  二、值得关注的三个论点

  一是对地方政府治理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探讨地方政府治理这一概念非常有必要,本书阐明了地方政府治理与中央政府治理的差异与界限,对地方政府的角色、责任、功能及其承担的任务进行了较为清晰的定位。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权责划分上一直存在着模糊和偏差,而这种不精确势必会影响到政府部门的决策方向和行为能力。探讨地方政府治理的概念,不仅为地方政府寻找行动的方向和施政的坐标轴,也为地方政府理清与中央关系提供了认知上的帮助。更直接一点的说,地方政府需要在经济、社会不同层级的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各类问题与矛盾的面前作出准确判断和取向。中央的决策、调控、部署往往是宏观层面的,地方政府的对应手段或许更应该是中观性的,倘若简单以行政手段对行业具体的经济主体进行微观干预,势必会违背基本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二是提出政府治理创新与资源型经济转型同步推进。本书作者认为,资源型经济转型虽然体现为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但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市场和社会多重主体,政府是推进转型的主导力量,但不是唯一力量,需要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来推动转型的完成,实现经济转型与政府治理转型的同步推进。为此必须拓宽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视野,运用不同于以往地方管理模式的治理逻辑,突破单一的政府推动模式,采取政府、市场、社会多元推动的方式。

  三是提出政府治理与党政领导班子稳定性建设的关系问题。党政领导班子是我国地方治理的核心,班子的稳定对地方的发展尤其是转型的实践至关重要。本书以孝义市的经验为例,分析了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主要是班子正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为班子稳定有利于发展思路的连续性、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同时也便于在创新机制上先行先试,形成合力,使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全书以丰富的调研资料对山西省在资源型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政府治理活动情况作了大量的介绍评析,考察了省级层面、地市层面、县市层面经济转型与地方治理的实践;对国外以及国内部分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比较,特别是选入的调研报告和孝义市的典型案例更是增加了本书的信息量和可读性,为其他资源型地方的经济转型和政府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上一篇:《夏书章自选集》内容简介  下一篇:NONE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