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投稿登陆
正在加载中...


最新目录
借力信息化打造政务公开升级版
公共管理
王仲伟
发布时间:2015-7-6  发布人:本站  源自:本站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政府政务公开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政务公开工作是其中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要通过政府事务的全面公开透明,建设廉洁政府、法治政府。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李克强总理着力推进政府自身革命,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升服务、转变政府职能,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提供有力支撑。政务公开是其中重要的切入点,是关键的一环,将发挥重要积极作用。

  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必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新要求,适应新形势,着力打造政务公开升级版,特别要在三个方面有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更好地保障和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要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公民的知情权与参与权。落实权利要从“知”开始,政务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基本要求。现代社会是一个规模超大的复杂系统,不同部分之间相互关联性越来越高,任何个体的命运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政府政策调整会改变个体所处的环境,是重大的环境变量,获知政策调整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发布政府信息既是政府部门的专有权利,也要承担发布不及时或发布迟缓的责任。另一方面,劳动、创造、创新的权利是人民群众的重要权利。总理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既是落实和保障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也是贯彻经济领域彻底的群众路线。推进政务公开,让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与规则清晰透明,公共管理与政务服务流程简洁顺畅,就是在贯彻群众路线。

  二是要着力公开透明,提高政府公信力。现代政府要提高公信力,就要赢得信任。组织与组织,个人与社会,甚至于个人与个人,不同的行为主体之间要构筑信任关系,关键都是三条:一是透明;二是承诺;三是兑现承诺的行动,这是完整的信任增进机制。透明是第一位的要求,不透明就没有基本的诚意。敢不敢对具体事项作出承诺是担当的表现。还要有兑现承诺的行动,言必信、行必果,才能树立威信,提高公信力。信任从透明始,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中,第一位的是透明,这个理念在我们未来的工作中要充分体现。

  三是要增进施政的民意基础,促进社会的协同合作。现代社会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现象,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文明的现代社会应是合作型社会。出现的问题是大家共同的问题,需要社会合作来加以解决。政府施政是解决社会共同问题的有效且必要的途径,是社会合作的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群体之间已经不存在绝对的信息差、文化差、能力差,政府部门一个处、一个科的思想很难说就能为十几亿人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增进民意认同和社会参与。民意基础首先要公开透明,把问题坦诚地拿出来让民众知晓,搭建公共政策咨询平台,一起来参与,一起来讨论,通过公开讨论来汇聚民心民智,形成公共政策的众创众筹,进而协同合作,解决社会的共同问题。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政务公开要打造升级版,塑造规则清晰、流程简洁、界面友好、功能完备的新型政府,必须充分借助信息化的力量。一是提高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感知化程度。信息化条件下,人们希望与政府打交道能够像操作IT设备一样,界面友好、互动顺畅、操作简单明了、信息精准无歧义,这就要求政务公开必须学习借鉴信息化文化。有权不可任性,首先是要防止模糊不清,要划清权利责任,澄清概念规则,申明条件流程,简化手续环节。权力运作要留痕,要推进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在规范高效的同时,能够有记录、可核查、可追溯。政府要时时在线,及时开展解读回应,与群众同步同心,感知社会冷暖和趋势变迁,减少反馈迟缓与社会焦虑。二是提高政府部门之间的互联化程度。群众反映的政府办事证明多、环节多、手续繁琐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政府部门自身数据互联化程度不够高。深入推进信息化,促进上下级政府部门之间、同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可以实现政府工作数据的自动生成,自动上传,既能提高行政系统运作效率,让各部门数据多方比对,提高部门间协作协同能力与水平,也能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更好地履行政府管理服务功能。三是提高应对各种问题的智能化程度。信息化能够极大地拓展人类智慧的深度与广度,实现问题解决的智能化。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提高政府部门应用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将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在统筹规划、辅助决策、督促落实、应急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