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投稿登陆
正在加载中...


新书架
社会治理时代必须管控政府成本——评《论政府成本:政府成本管控的策略与路径》
发布时间:2015-5-6  发布人:谢 庆 奎

  何翔舟教授撰写的《论政府成本——政府成本管控的策略与路径》一书于2014年1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该书从理论上对政府成本及其管控与路径进行了解析,为治理政府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何为政府成本,传统意义上的认识是政府管理活动中的财政支出。何翔舟教授的概述是“社会治理理念下,政府在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中,对社会及其公众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是通过政府主观努力能够适当控制的”。这一政府成本理念的全新认识,对于研究管控策略与路径铺垫了基础,不仅是公共管理理论的创新,而且对于政府管理实践也是一种创新。借此机会,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把握公共管理主体脉搏必须重视政府成本研究

  政府决策活动,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最为广泛的决策活动。现代社会的运转活动中,从经济决策、社会服务到国家外交和安全战略、外层空间的竞争,政府都要以主体姿态介入,承担着责无旁贷的决策职能。即使社会治理时代,政府在某些领域的管理职能弱化了,但社会治理的主体永远离不开政府。因此,任何意义上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必须把握主体脉搏,否则,就会本末倒置。既然政府是现代公共管理实践的主体,就必须深入研究政府成本问题。《政府成本管控的策略与路径》一书告诉人们,政府成本控制效果如何,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最为重要的因素。从政府作为公共管理主导主体角度来讲,这是非常正确的。政府不但与其他任何组织一样有成本,而且政府成本对社会的负面作用更大。社会治理首先要控制政府成本,任何社会制度下,政府是社会治理的主导性主体。在如何具体把握主体脉搏上,作者从政府对社会治理的基本职能入手,把政府职能活动看成是产生公共产品。同时,把政府生产的公共产品进一步解剖为有形公共产品与无形公共产品,这就为分析控制政府成本找到了支点。分析认为,有形公共产品是政府会计成本的载体,无形公共产品是政府决策的机会成本、滋生隐形成本的载体。这种对公共产品的分类,不仅为研究控制政府成本的策略与路径奠定了基础前提,更是公共管理理论的创新。正是由于把握住了政府作为公共管理实践的主体脉搏,才得以完成让大家能够认可的成果。十多年来,何翔舟教授主持完成了政府成本研究领域五项国家基金项目,数十篇研究成果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新华文摘》等期刊发表、转载,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多部著作,都是创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并把握主体脉搏的基石,也正是把握了主体脉搏,才能够把公共管理实践创新分析到位。30多年来中国税收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幅,而与公众福祉密切相关的工资增幅似乎很平稳。那么作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都去哪儿了?除了正常支出外,膨胀了政府成本是必须关注的焦点。

  二、管控政府成本是体现社会治理战略的基本切入点

  如何管控政府成本,从根本上讲是政府管理业务流程问题。应用什么策略,探索什么路径来管控政府成本,既是体现公共治理长远战略的基本切入点,也是重塑政府管理业务流程,创新政府管理机制的基本途径。现代公共治理的基本特征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活动的全员化,以及治理理念的社会化。而实现治理目标的关键永远离不开政府,政府需要引领社会,一方面要协同全社会共谋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创新治理体制与市场体系,以求得稀缺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在公共治理中的这种特殊职能,决定了政府组织的重要性,而政府成本的控制就成了体现公共治理战略的基本切入点。按照何翔舟教授对政府成本概念的界定,政府的一切行为活动中都产生效应。其正能量是政府绩效,是政府组织正确决策并控制管理的结果;其负能量是政府成本,可能是政府决策不当,或者是政府治理职能活动中管控不到位、没有找到科学的路径。由于政府在社会治理活动中始终处于强势主体的地位,也由于政府成本本身是一个公共性非常强的问题,其他社会主体既缺乏约束政府行为的能力也缺乏约束的积极性。由此,政府既是制造成本的主体又是控制成本的主要主体。如何探求政府组织本身管控成本的策略与路径,才是控制政府成本的根本出路。

  国家的快速崛起与发展,实际上是社会治理高效的具体体现。而社会治理的高效,受制于政府成本高低程度。例如,贪污腐败是政府成本的一个方面,不仅影响着社会治理效果,也影响着多数群体的福祉提升,更影响着国家的决策与快速发展。因此,从这一推理来判断,管控政府成本是体现社会治理战略的基本切入点。该书从多维度提出了思路,即通过“政府管理半径”规范政府活动领域或范围,推演理论模型以界定政府会计成本标准,改善国民经济分配结构以注重社会公平,建立企业家政府以硬性约束政府部门与公务员行为。这样,寓社会治理战略于管控政府成本之中,不仅为社会治理找到了支点,而且为管控政府成本找到了策略与路径。

  三、公共管理科学研究必须重视理念与方法的创新

  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公共管理研究,必须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工具等方面不断创新。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必然,更是社会治理的必然。政府成本问题说到底是公共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而随着社会治理的发展,其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控制政府成本,必须从政府管理业务流程入手,在理论上求得创新。总览该书,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研究方法上的突破。本成果是作者主持的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结晶。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研究相对照,在研究方法、工具上增添了多维思路。例如,把自然科学中的数学、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科学中的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以及现代公共管理预测学、哲学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所得的结果既便于操作,又便于普遍意义上的指导。这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杂交的研究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上公共管理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软约束办法,在社会治理理念下对政府成本建立了硬约束管理制度与机制。既克服了纯自然科学研究管理问题的过于理想化,又克服了纯社会科学研究管理问题的过于抽象与过于模糊的缺陷。

  二是在政府管理活动中,把政府成本分解为政府管理活动中的风险成本、政府决策的机会成本,以及政府预算行政成本,这种细化分析研究是对政府成本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升华。同时,把现实的政府活动分解为生产有形公共产品与无形公共产品,能够切中政府成本要害并找到管控命脉,对于创新政府管理制度很有启示,为现代公共管理背景下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是提出政府管理半径与政府管理密度理论,从理论与实践上彻底挑战了传统的无限政府行为。政府在什么样的半径范围内活动,既不能管得过于宽泛,又不能“占坐”不作为;既不能在公共产品领域全面垄断,更不能在市场失灵面前束手无策。对于十八大以来的政府职能改革,法制社会建设,把资源配置的权力交给市场等举措在理论上是很好的诠释。

  四是通过对现实的政府成本的管控策略与路径研究,对未来社会治理理念下的中国政府成本控制有一个前瞻性、战略性方案,有助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公共管理决策方案,重塑政府管理业务流程,并从管理战略的视角把握社会治理发展的动态趋势,提高政府管理对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十多年前,我就关注何翔舟教授对“政府成本”的研究,现在他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可喜可贺。去年出版的《论政府成本》一书,更是一本创新力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谢庆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100871)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