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2115年全世界将讲什么语言?》一文[1],有趣、有感。说了很多事实,答案虽未完全肯定,但倾向非常明显。好在全文不长,试拟略抒浅见。以下按原文内容顺序来谈。
一是曾经有人一再创造“世界语”,但都是昙花一现,没起什么作用。而英语兴起为世界媒介,这是事实,但需要说明为什么“世界语”不行,兴起的是英语而不是也曾流行过的语种?
二是英语本是早期在法语阴影下的一个小岛上“苟延残喘”的小语种,没人想到会有今天的“盛况”也是事实。问题还是为什么,因为不是偶然的。英俄贵族都流行过说法语。
三是“对英语将成为全世界唯一语言的担心为时过早”,晚些时呢?预想百年后地球语言格局是语种较少和不那么复杂是有可能的。但此乃后语,其前言为英语与太多语种共存的日子不多了。是否表明英语较具有简明的特征?
四是被作为“异议”提出的是汉语普通话,作者认为“不太可能”。“理由”之一是英语已占领先地位,“极其稳固”,转换需付巨大代价。汉语声调极难学习、汉字书写体系也难。英语既已站稳脚跟,英语的易学性难被取代。原文这部分较长,这里也不妨多说几句。英语的领先地位是怎么来的?必然领先下去?不付代价损失更大怎么办?学的难易决定于有无必要。“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说英语易学也未必尽然,取代与否决定于客观发展趋势。
五是“日语不会有事”,是相对比日本人规模更小的群体而言的。标准似乎高了一点,且应顺其自然。接着提到“殖民”的事,倒是应该多说点,英语的兴起不能认为与此无关。
六是有书面文字的语言看上去正规并且“真实”是事实。这对中文(汉字)而言,我们有更深的体会。秦朝讲“书同文”;元朝讲“九儒十丐”,是最早的“臭老九”,但元曲与唐诗、宋词齐名;清朝也不用说了。汉语生命力可见。
七是成年人学语言困难,确是比儿童困难,但困难不是不可能,在迫切需求面前,困难会打折扣。至于词汇量更小和语法更简化的“新版语言”,是一个根据需要进行改革的问题。
八是使更多人能用母语之外的一种语言沟通,这也有个环境和需要问题。旅游业最为明显,来自中国的游客日增,当地在接待中的语言文字必然增加和扩大普通话和简化字的应用。
注:
[1]约·麦克沃特一文载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5年1月2日,见《参考消息》2015年1月7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