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投稿登陆
正在加载中...


夏老漫谈
太不像话
发布时间:2014-9-2  发布人:夏书章

  汉译仅约600多字的一篇英文关于“中国学生五花八门的作弊方法”的报道[1],把问题描绘得相当全面,也可以算是“淋漓尽致”了。从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到迷信、祈祷、认定“圣地”要朝拜、“神树”有魔力,以及已组成犯罪团伙和有不少犯罪行为。还有未提到的“替考”的事。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而是一股伤风败俗的歪风邪气。本来,考试作弊古今中外都有,似乎不必大惊小怪。可是发生在今天的中国,就显得太不像话,不引起众怒才怪。因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日益普及和深入人心,人们出于对这方面的敏感,也会自发地鸣鼓而攻之的。我们都应该为政府和社会对此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叫好!

  政府能及时曝光,并在继续追查和处理过程中保持透明度符合人民的心愿。希望认真兑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那几句老话,把偷窃、盗卖考卷,向考生泄露试题、提供作弊设备和攻击考试网站等犯罪行为一律绳之以法。将作弊的学生取消录取资格,对涉案家长也要给以严厉处罚,而不能手软,以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的尊严。

  对于在作弊现场的各种帮手们,实行拘捕法办也大快人心。如果没有他们,作弊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便失去一个重要方面的主角。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帮手之中,不乏已经在受高等教育的“高手”。他们竟然为谋些许私利而冒作奸犯科的风险,岂不令人遗憾?他们所受的是什么教育?怎么会有如此这般的表现?希望在接受惩罚的同时能进行相应的反思。这也是教育界有待好好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家长重视教育原是大大的好事。但如平时不闻不问,等到考试临头才担心试场失利会影响前途,于是走上作弊之路。这才真是“名为爱之,其实害之”的根本性错误!作弊得逞,继续作弊,作弊不成,身败名裂,到底是“成全”了还是毁掉了孩子呢?迷信靠得住么?

  再说作弊的考生本人,已经是高中毕业的水平,怎么也不想想:年纪轻轻,总不能靠弄虚作假过一辈子。实迷途其未远,应觉今是而昨非,回归求真务实的正道。只要自己努力,仍然大有希望。作弊是在自欺欺人,其实完全是自欺而终究欺不了人。为什么不把宝贵的时间和青春活力用于学习一些真本领呢?

  [1]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4年6月12日报道。译文见《参考消息》2014年6月14日第8版。




上一篇:议巧克力  下一篇:必须严实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