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782/j.issn.1006-0863.2013.09.10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重大研究专项集成平台项目“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与应急预案体系研究”(项目编号:91024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如何提高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是目前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从单件预案生命周期内的关键环节、预案之间的衔接与预案体系设计优化以及预案管理环境三方面剖析了与预案有效性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系统提高预案有效性的现实路径,即完善预案管理机制以明确预案体系层级定位及其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预案编制、预案评估、预案演练等相关法规标准并在实践中检验发展,加大预案管理工作考核力度。
[关键词]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预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C94;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13)09-0051-04
2003年应对“非典”疫情之后,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以“一案三制”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管理体系。其中,“一案”就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之初,“一案”一定程度上承载了带“三制”的功能,应急预案承载了太多内容,综合类预案往往包含了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突发事件应对的各环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大大提高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基层组织等防范处置突发事件水平。根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最新统计,截至2012年11月,全国(不含党委、军队系统)共编制各级各类应急预案550余万件。 [1]在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之后,如何提升应急预案质量、提高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单件预案生命周期内的关键问题
应急预案体系总体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单件预案的有效性,而要提高单件预案的有效性,必须加强预案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预案编制、预案演练、预案评估和修订等几方面的工作。
(一)预案编制
预案编制是单件预案生命周期的开始,预案编制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预案的有效性。做好预案编制工作,必须注意解决好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成立高水平的编制团队。目前很多预案编制都出自一个部门的一个或几个人包办,最多在初稿完成后召集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讨论。这种编制模式无法保证预案的有效性。从理论上说,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也是一个培训学习过程,是一个相关部门和人员加强沟通、统一认识的过程,需要所有相关部门的相关人员深度参与。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编制模式很难实现,所以可以退而求其次,由专业部门牵头,由主要相关部门派合适的人员参加(必要时,需邀请周边居民代表适度参与,如可能涉及公众疏散时),组成一个预案编制团队,沟通完成预案编制工作。一个好的预案编制团队的人员代表性、专业性、稳定性。代表性即编制人员来自各主要相关部门;专业性即来自各部门的人员对本部门的相关工作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稳定性是指来自各部门的人员在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稳定,尽量从始至终参与整个过程,人员的中途更换不利于预案编制工作。由于各方面因素制约,很多单位可能会花钱请专业机构帮助编制应急预案,而且往往以为专业机构编制出来的预案更专业、更科学、质量更高。实则不然,专业机构或许在预案通用特征的把握上更有优势,但它对预案编制单位本身特点的认识往往不到位,很难编制出针对性、实用性很强的预案。即使需要请专业机构帮助编制预案,预案编制单位同样应派员与专业机构的人员组成一个编制团队,共同完成预案编制工作。
预案有效性的基础是针对性。绝大多数预案都是针对特定风险事件编制的,所以,在预案编制伊始,做好风险评估工作至关重要。风险评估主要用于识别预案编制单位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事件,以及事件发生、发展演化情景,为预案编制提供基本依据。风险评估工作可能需要各部门参与,仅靠预案编制团队很难全面完成这项工作。在开展风险评估时,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风险评估资料,但考虑到风险具有动态可变性,所以应注意已有风险评估资料的时效性。同时要注意,并非针对所有风险事件都要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所应对的主要是那些通过适当控制后可以允许的风险事件。任何风险事件的应对处置都需要一定的应急能力和资源,所以,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急能力评估工作与风险评估工作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