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投稿登陆
正在加载中...


最新目录
转变职能 创新管理
本刊特稿
本站
发布时间:2013-7-9  发布人:本站  源自:本站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当前政府工作要坚持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创新管理,不断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职能转变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如今,经济社会转型的任务没有完成,政府职能转变还需要继续努力。不同的社会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当前讲转变政府职能,最重要的是解决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只有抓住了转变职能这个核心性要求,才能做好机构改革和简政放权工作,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才能实现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的任务,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深化改革突破瓶颈。李克强总理指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行政审批原本是现代国家管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务的一种重要的事前控制手段。然而这些年,过多过滥的不合理行政审批项目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成为某些官员腐败的制度性根源。根据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政府管理必须改变以往“严进宽管”的做法,实行“宽进严管”,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这个思想转变过来,就扫除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大思想障碍。改革是一场革命,不可能没有阻力。就目前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来看,应警惕以下三种情况:明放暗不放,把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核准制等,实质上搞变相审批;避重就轻,把不太重要、不太关键的审批权下放,把一些项目审批、投资审批、资质审批等关键审批权继续抓在手里;把审批权转移给一些官办协会,政府部门“遥控”指挥。对此,各级政府要严格落实改革任务和责任,对工作不力的进行严肃问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抓好落实。同时,改革要公开透明,把取消、下放和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保证改革到位。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错综复杂,下行的压力较大。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这既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又要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现在民间投资还有很大的潜力。因此,政府必须下决心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打破市场分割与垄断,消除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企业和产业在竞争中优化升级,为经济转型提供“源头活水”。这对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无疑是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良方”。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关键是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基础上搞好宏观管理,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效能。为此,必须懂得“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道理。政府只有把那些该放的权力放了,少管微观,才能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多管宏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中央在宏观调控上一定要有权威性。政府要把掌控的资源集中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地方政府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自觉维护党中央、国务院权威,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和严肃性,提高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权威性,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    (执笔邵景均)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