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优化信息化管理机制 促进政府能力建设
公共管理
孙硕
发布时间:2013-4-10 发布人:本站 源自:本站
一、国内外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
(一)国外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
依据政府和市场发挥作用的程度区分,目前国外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存在三种典型模式,即北美模式、亚洲模式和欧洲模式。
1北美模式
北美模式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以美国、加拿大为典型代表。这些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以市场为主导,依靠完善的市场机制和较好的产业基础实现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等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政府做好相关政策法规环境的建设,主要介入电子政务的建设,通常不制定信息化全局性战略,不设全局性的信息化主管部门,政府对信息化各领域不同程度的分而治之。
2亚洲模式
亚洲模式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以日本、韩国、新加坡为典型代表。这些国家的政府全面参与和推动信息化各领域的建设,信息化建设通常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力量和公共资源的推动,注重制定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律,通常制定信息化的全局战略,设置全局性的信息化主管部门。
3欧洲模式
欧洲模式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以英国、芬兰为典型代表。这些国家的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介入程度介于北美模式和亚洲模式之间,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推动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通常政府首先利用行政力量有意推动特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政策环境,投入公共资源,待较为成熟后政府逐步淡出,转为主要市场机制来持续推动
国外政府在推进信息化项目管理方面的以下几点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
1强化信息化管理体制的结构和功能。各国中央层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时,基本都确定了决策机构、协调机构、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并且设有审计监察机构和由外部专家组成的咨询机构,四层两翼的结构,功能比较完善。
2注重中央同地方的统筹与协调。信息化推进体制是与各国政治体制相适应的,尤其体现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系上。
3信息化管理体制随信息化推进不断健全和完善。各国的信息化推进体制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以及推进体制运作的实际效果进行适时地调整和完善,不断强化其作用。
4政府机构内部普遍设立首席信息官。在重要的政府部门设置首席信息官,不仅有利于国家相关战略规划的贯彻实施,也有利于更好地推动部门信息化建设工作。
5确立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信息化建设管理普遍实施监督评估机制、定期汇报机制、咨询顾问机制和通用项目管理机制有机结合。
(二)国内相关城市信息化管理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设置并没有完全统一,因而不同地方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的模式也有所不同。总体上,信息化项目管理基本可分为两种模式,即:发展改革部门统筹型、信息化主管部门与财政主管部门协同型。
1发展改革部门统筹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法》和国务院有关政府部门的职责划分,各级政府的发展改革部门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加强宏观调控,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安排政府财政性建设资金等。不少省市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是由本级发展改革部门统筹管理的,即发展改革部门牵头负责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审批、投资安排和项目管理工作。
2信息化主管部门与财政主管部门协同型
信息化建设管理比较成功的地方,一般采用信息化主管部门与财政主管部门协同型,即信息化主管部门对信息化项目进行立项审查,财政主管部门对项目经费和使用进行审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体系中的管理层,主要是信息办会同财政局等部门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
二、北京市西城区信息化管理分析
(一)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十一五”以来,西城区紧紧围绕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规划任务顺利完成,“信息惠民”、“信息兴业”、“信息强政”成效显著,信息化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创新的重要工具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以及城市发展开始步入“深层次转型”的崭新阶段。北京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深入推进北京市智能化发展、全面建设“智慧北京”的战略部署,西城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以更高的标准创造城市美好生活,建设“活力、魅力、和谐”新西城的奋斗目标,对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当前,西城区信息化建设进入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服务融合的新阶段,信息化作为提高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过程,不论从建设角度还是管理角度,都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进一步释放信息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政府管理服务创新的巨大潜力,落实区领导“加强统筹、提升服务、打造精品”的新要求,保障“服务立区”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信息化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服务“金融强区”战略的实施,深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支撑“文化兴区”战略的实施,这就需要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上实现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创新和突破。
(二)西城区信息化项目现行管理分析
1信息化项目主管部门及其分工
西城区涉及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有区信息办、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和区科委。其中区信息办主要负责审查全区重点信息化建设项目、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并督促实施;区财政局负责审查、批复预算;区发改委负责新建信息化项目审批(项目建议书审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区科委负责受理各单位申报的、涉及信息化的科研项目受理和审查。
2信息化项目申报与审查
依据《西城区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全区各单位信息化项目统一向区信息办申报。信息化项目申报材料主要包括:《西城区信息化项目建议书》、《西城区信息化项目费用明细表》;其中申报项目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项目,建设单位同时提交《西城区信息化项目技术方案》;
信息化项目审查内容是信息化项目的需求效益、规划布局、技术标准、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组织审查。区信息办在必要时对申报的项目提出拆分、合并或重组意见。建设单位应当依据区信息办审查意见修改项目方案。区信息办组织专家论证总投资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项目和其他有必要论证的重大项目。
目前西城区信息化项目审查工作流程是:由区信息办受理各单位申报的年度信息化项目,并开展立项前的技术审查工作。技术审查完成后,经与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及相关部门多方协商,形成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区政府批复同意后,新建重大项目列入政府投资计划,报区发改委立项,由区发改委安排资金,其余项目由区财政局下达项目资金计划。
3几年来西城区信息化项目管理实施情况分析
根据对2010、2011两年西城区信息化项目管理情况的调研分析,西城区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实施情况总体良好。
(1)信息化项目审查工作流程是基本上是有效的。总体上,信息化项目工作流程得到了较好的执行,也基本保障了年度信息化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的需要。
(2)项目专家评审机制有利于提高项目立项审批的科学性。通过信息化专家评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部分项目重复建设、技术路线偏差、总体方案考虑不全、资金预算不够合理等现象。
(3)升级改造类信息化项目数量和资金都占主体。 2011年,各部门申报项目中,审查通过的升级改造类信息化项目数量为99个,占审查通过项目数量的68。
三、信息化管理机制优化策略
从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看,信息化项目属于高风险项目。联合国和许多国际权威研究机构相继开展的调研结果表明,信息化项目中大约60%均无法达成预期目标,宣告失败或部分失败。相关调研报告表明,在美国21世纪初期包括政府和企业全部的信息化项目中能够成功按预算、按期限、按功能完成的仅28%,另有23%因种种原因被迫中止或撤消,其余的49%为部分成功,即在时间、预算、功能三个方面至少有一方面未达到要求。
(一)加强项目成熟度评估,建立科学的立项决策体系
信息化项目是实现信息化效能的主要载体,信息化管理机制的核心是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目前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缺陷和问题是项目立项缺乏科学的评估手段,信息化项目决策管理中存在的目标不清晰、盲目建设、重复投资等主要问题。造成信息化项目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立项审批决策支撑体系。
建立科学信息化项目立项决策体系,对从源头上提高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影响信息化项目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规划目标因素:政府价值取向、项目建设周期等;实施环境城市化因素:产业结构、区域影响力、历史文化等;行政管理机制改革因素:政策发布时间、部门改制等,此外还有评价主体主客观因子以及因子之间的整体效力因子;经济因素:GDP总量、人均收入等。我国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几个大中型城市的实践表明,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用户需求、政府业务和技术条件等三个方面。
根据政府对信息化项目立项审批管理的需求,信息化项目成熟度等级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项目成熟度处于初级阶段时,项目不成熟,若未成熟因素为无政策法规支撑或特殊用户群,则建议该项目撤销立项;项目成熟度处于中级阶段时,项目基本成熟,但存在个别有待加强成熟的因素,应根据单项因素的成熟度综合评价得分设计解决方案;项目成熟度处于高级阶段时,项目成熟,此时该项目的各项成熟度指标均已达到完全成熟标准,项目亟待立项。
(二)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政策对接和跨部门业务协同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加强整合信息化、发改、财政、科委等相关主管部门信息化项目管理政策法规,形成政策对接,建立信息化项目联审表格,对于实现信息化项目管理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意义重大。
在信息化项目管理政策对接和跨部门业务协同下,形成信息化项目年度指南,引导项目建设单位依据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本单位的业务发展需求,做好项目需求论证、项目建议书撰写、项目可行性报告撰写等前期工作。
信息化项目与传统基础设施项目有着完全不同的建设管理特点和规律。信息化项目从任务提出到建设、营运,目前均为同一政务部门,项目建设后能否发挥应有效益,取决于政务需求的挖掘深度和现行法规、管理体制对系统的支持程度。因此,需要有比普通基建项目更为严格的制约和管理机制,做好立项前的咨询服务尤其重要。第三方咨询机构提前介入服务,从项目准备到项目建设和验收全流程提供咨询服务。
(三)加强项目组合和信息共享,实现信息化集中建设管理
建立基于项目库信息共享的资金落实情况的共享和反馈,便于信息化主管部门开展指导、督促、绩效考核、监察 工作。
信息化项目储备库是对信息化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业务数据系统,是区信息办、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科委等信息化主管部门、区监察局、区审计局等监管部门以及信息化项目建设单位共享信息化管理信息的基础平台。
为推动信息化项目储备库滚动管理,建设单位申请追加的信息化项目,原则上必须是项目库中的项目。建设单位可申请对本单位信息化项目进行清理和整理,做出必要调整后进行申报。提升信息化项目建设集成管理的水平。
在开展信息化项目集成建设时要考虑与这些已有在建项目的整合问题。
对于已建成的信息化应用系统项目,若其业务与待建的业务协同型项目集成建设管理有相关性,且其系统结构符合当前信息化的技术主流,则可通过建立简单的数据转换接口,与项目集成建设管理的新数据环境进行信息交换,即通过数据集成实现新老应用系统的整合。
若建立已建成的系统与待建的项目集成建设管理的数据转换接口与交换信息的工作量庞大且十分复杂,则可按新的统一的数据模型改造现存应用系统老的数据结构,同时也相应地修改应用程序。这实际上是通过改造现存应用系统关键部分程序结构而不是通过数据集成来实现与新系统的集成整合。
业务应用系统项目的开发和集成必须尽可能在统一的信息化系统应用支撑平台上进行、尽可能使用公共可重用构件和模块,所涉及的数据模型或数据结构的工作,都要遵从和执行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以及其他相关工作所建立的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
四、提升信息化促进政府能力建设的效能
(一)信息化进程中影响政府能力的因素
政府能力是评价政府优劣的标准之一,1997年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把政府能力作为主题,指出政府能力是一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政府有效地采取并促进集体性行动的能力,从产出来看,政府能力就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变化,尤其是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博弈,使得政府的职能不断被重新界定。有的职能被还给社会,有的职能则被强化。对政府职能结构和边界的变化,从表面上看是政府责任体系的重构,却在根本上影响着政府能力的构成和规模。一般来说,政府能力所凭借的各种社会资源基础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短时期内政府职能边界的频繁变化,无论是扩张还是收缩,都会导致政府能力提升缓慢,甚至急速下降或流失。
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决定政府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政府面对的社会事务日趋复杂而且变化迅速,对传统的政府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提出挑战。原有的层层授权、层层节制的管理模式,时常造成政府信息(包括行政信息和公共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阻滞或失真,政府因此反应迟缓甚至做出错误决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政府将实现智能化和信息化变革,行政流程的信息化要求政府减少组织层次,注重信息部门和咨询部门的作用,通过优化政府决策的程序和决策质量以提升政府能力。
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政府公务员是否具有为公众服务的热情和素质,已成为衡量政府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在信息社会的政府组织中,行政人员从属的工作地位和被动的工作方式将被改变,取而代之的是行为自律、重视责任的工作态度及体现个性、重视参与的工作方式。政府能否录用高素质的人员来从事行政工作,同样体现出政府能力的高低。信息化社会中,开放式的人才流动和培养体系,使得在社会中仍居于中心地位的政府在选拔优秀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政府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形象影响,政府形象通常被看作是“政府这一巨型组织系统在运作中即在自身的行为与活动中产生出来的总体表现与客观效应,以及公众对这种总体表现与客观效应所作的较为稳定与公认的评价”。政府能力和政府形象也是相互制约的,完善的政府能力能够树立起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助于促进政府能力的发挥。适度的政府能力、为政清廉是现代社会政府形象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所以,基于政府形象而产生的政府的权威即政府公信力本身就是政府能力的有机构成部分。
(二)信息化进程中政府能力的提升
政府只要有它存在的必要,就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必要,我国正在经历社会的快速转型,因此,加强政府能力对我国的社会政治生活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加强政府能力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稳定、良好的发展环境。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系统的支持,而政府正是创造并推动这一环境的重要主体;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分化,多种社会角色和经济成分的并存使得利益主体趋向多元化。在有限的资源背景下,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往往出现明显的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对各个利益主体进行调控,通过社会整合来实现社会稳定,进而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1实现政府职能界定的稳定化和法制化。政府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政府职能必须适度界定,职能无限、包揽一切的大而全的政府运转必然失灵。因此,政府职能适度界定必须建立在政府职能合理优化的基础之上。政府作为公共管理中最重要的主体,对自身职能的模糊认识往往严重限制了政府在其应承担的角色上发挥出来的能力。因此,非常有必要实现政府职能界定的权威化和法制化,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约束,并使其保持适度的弹性,政府职能的任何转变都要通过法律法规予以确认和规范。
2适应信息化要求,推进政府组织结构的变革。社会信息化过程中,传统的政府组织权限和职能的条块划分,割裂了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加剧了信息的不对称,造成政府对市场信号、社会信号反映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直接出现信息获取、处理、反馈上的时滞,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挥。而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恰恰在于,它能够打破基于组织等级链的信息封闭流动,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和无障碍传导。我们可以对行政业务流程所依赖的组织结构,通过减少层级的办法使它更趋于扁平化和弹性化,这样则既能保证信息传输过程中内容的完整性,又能通过信息共享充分挖掘信息内在价值,提高政府对社会问题的反应能力和行为效果。
3推行电子政务,改善政府的管理和决策过程,提升政府形象。政府行为可分为政府自身管理行为和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行为。从提升政府能力的角度看,政府自身低成本、高效率的协调运行,向社会提供符合公民需求的绩优服务,是社会公众作为委托人对政府作为代理人的必然要求。信息化社会中,公众对政府需求最多的公共产品就是各种公共信息。在管理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行电子政务,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行政流程的中间层次,低成本实现跨地区、跨部门公务活动,还有利于政府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减少人为因素对行政工作的干扰,提高政府机关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4加快政府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利用,为我国实现信息化提供人力保障。当今世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为政之要,贵在得人”,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争夺,在信息化进程中,对政府进行信息化、网络化改造会使政府公务人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级公务员一方面要结合工作需要和自身特点,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信息共享意识和上网工作技能,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积极适应时代变革和信息化对公共行政提出的要求,增强服务意识和全局意识,从理念上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再认识。对政府而言,还要吸收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各级公务员队伍,在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广泛开辟渠道,为各种人才脱颖而出和展示才华提供更大的舞台。
(三)信息化进程中对政府能力的调控
政府能力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自我扩张性,不断扩展的政府能力同时倾向于延伸政府职能的边界,最终导致政府能力层次结构失衡、下降,直至出现政府无能和虚置化。因此,政府能力建设要从控制政府自利性,提高政府能力有效性两方面入手。
1控制政府的自利性,就是“政府组织或政府官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属性。其主要表现为官僚的自利性和政府组织的自利性两大类”。政府虽然被人们设定为社会的公共组织,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它同样拥有自身的特殊利益。随着政府管理工作本身的日益分化,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也出现了明显的利益分化,不同层级的政府也逐步拥有各自的特殊利益。在我国实现信息化社会的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和不同部门追求或保护自己特殊利益的私利性也会表现出来,比如,不同政府部门或不同级政府之间的人为信息分割;公共信息不能有效共享;管理信息传输中的失真和阻滞等等。因此,政府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是控制本身自利性的能力,它应该在我国政府能力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2提高政府有效性。政府能力与政府的有效性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有效性是政府能力的核心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府的有效性即政府的能力,但能力和政府治理的有效性之间并非是一种必然的正相关关系。 提高政府能力的有效性,防止政府能力滥用,就要把它约束在政府职能的框架里,使公众能够对各种政府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影响政府能力的作用方向和范围,以是否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需求的程度来衡量政府能力的作用效果,避免政府在各种条件下出现越权和缺位。
五、西城区信息化管理机制优化的实践
西城区以信息化项目管理理论、项目成熟度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西城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和需求,构建出一套适合西城区区情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在提高信息化项目管理水平、促进政府能力建设方面取得初步成就。
西城区信息化管理机制优化的主要做法是:重视借鉴和学习国内外信息化项目管理经验;依托专业机构深化基础调研和方法设计;注意发挥各信息化相关主管推进机制优化的积极性,加强项目实施各环节的信息报送、监督和信息共享;统筹了网站、OA办公系统、政务专网安全、视频会议系统、网络接入以及移动专线、机房服务器等基础设施、移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等通用类和基础性项目。
(作者: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北京1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