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投稿登陆
正在加载中...


最新目录
政府信息公开重在服务
本刊特稿
肖泉
发布时间:2013-2-25  发布人:本站  源自:本站
      一、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取得新进展
  (一)突出服务重点。抓住服务重点是开展政府信息工作的重要策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下发后,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政府信息公开。财政资金信息公开方面:今年全面推进部门预算公开,除涉密部门外,省一级部门预算单位全部公开。有序推进部门决算公开,将2011年试行预算公开的10个部门作为决算公开的试点单位,从2013年起,除涉密部门外,省级部门决算全部予以公开。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方面:住建部门及时公布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项目开工和竣工情况,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地址和建设套数等信息。常州市深化住房保障“三级审核、两级公示”制度,做到房源信息、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三公开”。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方面:依法公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专项检查整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查处等日常监管信息。强化食品安全标准公开,拓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起草的渠道。环保信息公开方面:环保部门推进建设项目环评、行业环保核查、上市环保核查等环境核查审批信息的主动公开;大力推进环境质量、环保审批、环境执法等领域的环境信息公开。3月份起向社会实时公布部分城市PM2.5 试点数据,并在全国率先发布AQI空气质量指数,保障了群众的环境知情权。招投标信息公开方面:苏州、无锡等市推进公开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企业名单及处理情况,公开招标人规避招标、虚假招标、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泄露标底,投标人串通投标、以他人名义投标等违法违规情况信息。南京、宿迁市在建设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招投标和货物招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矿产招拍挂等七大公共资源交易要素市场,实行统一进场交易、统一平台运行、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专家抽取、统一收费管理、统一监察监管,确保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安全生产信息公开方面:做到全部及时公开发布,今年以来全省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90多起,未发生重特大事故,都在第一时间通报事故的处理及应对措施。征地拆迁信息公开方面:及时向社会公开有关征地批准事项、征地批文、征收土地公告,重点做好补偿方案、补偿标准、补偿结果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公开工作。推进中央和省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公开方面: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重点围绕中央和省关于加强改善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耕地保护、节约用地重大决策,以及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大力实施“八项工程”的决策部署及执行情况进行公开。
  (二)提升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是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重要保障。为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的完整性、规范性,今年我省加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平台建设,启动了全省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编制工作,推动各地、各部门(单位)编制信息公开详细目录。省政府办公厅牵头建设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发布系统,汇集各地、各部门主动公开的信息,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发布平台发布,为公众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目前绝大部分市、部门、单位已实现互联互通。在依申请公开方面,开发了“全省依申请公开网上管理系统”,汇集业务受理、督办、统计、互动交流和经典案例收集等功能。今年10月份,我们委托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政府信息公开满意度调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受到较好的社会反响。
  (三)确保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测量政府信息公开水平的重要依据。一是围绕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开展督促检查。各地、各部门围绕今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推动公开责任得到落实,确保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顺利完成。二是围绕保密工作开展督促检查。始终把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作为重要环节,明确落实责任人,从源头抓起,信息产生就明确属性,发布信息实行三审制。三是围绕管理发布平台建设开展督促检查。建设省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发布平台,是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一项重点。四是围绕依申请公开开展督促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里的有关要求,督促检查是否在门户网站发布依申请公开受理流程、受理机构及地址、电话和电子邮箱;督促检查是否对依申请公开的渠道、环节、申请方式进行优化。
  (四)夯实服务基础。夯实基础是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重要前提。加大了政府信息公开人员的培训力度。一是举办赴美政府信息公开培训班。组织省有关部门、市政府办公厅(室)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同志到美国学习培训。二是举办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培训班。在南京大学分两期举办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培训班,各市、县政府办公室和省各有关部门办公室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同志近200人参加培训。三是各地、各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就信息公开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门培训;信息公开办多次派员到一些地方和部门进行授课。
  二、政府信息公开服务面临的新形势
  (一)十八大提出新的要求。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信息公开”,“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制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信息公开工作越来越重要,时效性越来越强、公开的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对我们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新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以及经济社会活动本身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一样,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掌握大量信息资源,对于企业和个人分析市场,科学地安排生产、生活,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信息的需要将持续增长。
  (三)新媒体带来新挑战。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对信息公开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机遇是指新媒体为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更快捷的载体,为我们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创造了新的条件。挑战是指我们能不能顺应新媒体时代“大众麦克风”的趋势,能不能积极应用新媒体和应对新媒体,对大家都是考验。新媒体是把双刃剑,运用好可以推动工作,运用不好就会带来负面影响。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一是要转变观念,重视新媒体。二是要主动学习,了解新媒体。三是要积极尝试,主动运用新媒体。民调显示,民众了解政府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大众传播媒体,包括新媒体,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我们发布的政府信息要充分利用大众媒体,更要多地采用新闻发布的手段发布信息;二是说明我们的政府公报、网站发挥作用不够,要进一步办好用好政府公报、政府网站。
  (四)人民群众有新期盼。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息工作有新的期盼,归纳起来就是“五个更”:一是更实用。就是希望我们多公开与其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信息。在社会满意度调查中,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征地拆迁、环保、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方面的信息,都是公众最需要的。二是更及时。就是希望我们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公开信息,特别是在热点问题方面,群众期盼能更早地听到政府的声音。三是更主动。就是希望我们进一步拓宽公开范围,积极主动地向群众公开信息。四是更真实。就是希望行政机关在信息公开过程中,不要走过场,不要搞形式主义。五是更便捷。就是希望发布渠道多样化,不仅要采用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形式,更要利用手机终端、云媒体,让公众知晓。
  三、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在服务
  (一)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行政机关对外的重要窗口,是行政机关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平台,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所以,信息公开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来开展。一是突出全局性。凡是本地区、本部门的重大决策部署都要及时对外公开,特别是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都要作为重点公开内容,积极采用多种公开形式,尽可能地让公众知晓。二是突出连续性、完整性。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公开后,还要进行后续的信息公开,把完成的进度、进展情况和结果及时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三是突出互动性。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对中心工作以及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为更好地推进中心工作做好服务。
  (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群众对政府信息的关注主要是与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信息,如六分之一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农村工作等相关信息。近三分之一的群众希望对涉及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能召开听证会,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不断提高政府信息适用性和针对性。我们在主动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信息的同时,要进一步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还要进一步强化办事过程和结果的公开,满足群众对政府工作知情权。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的政务服务中心,把办事公开与信息公开有机结合起来。
  (三)更好地为地方和部门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服务。信息公开办要切实承担业务指导和工作协调职责,更好地为地方和部门服务。一是抓好应急协调。对涉及上下级政府、多个部门的依申请案例,要牵头制订答复口径;对涉及地方、部门的重要负面消息要给予关注指导,帮助地方和部门及时化解。二是抓好建章立制。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对已经过时的或不合理的制度,要组织力量进一步修订完善。对缺乏操作性的制度,要进一步细化,便于在工作中执行。三是抓好业务培训。每年抓一、二个重点,开展培训活动,围绕基础业务、工作技巧、热点难点问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四是搭建交流平台。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内的工作联系越来越密切。为了便于大家日常工作交流,政府信息公开办建立了一个工作群,大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探讨工作、交流经验。五是抓督促检查。信息公开工作要常抓不懈,监督检查是推动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手段。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内部的自查、抽查和检查考核,规范工作行为,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特别是通过第三方民调机构,客观评价信息公开效果,达到推进工作目的。
  
  (作者: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南京210000)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