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人们继关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又较多地重视和谈论生态文明。应当认为,这是一种很自然和良好的状况。由于对生态问题还缺乏研究,以下只是凭有关资料和一般常识,就“森林面积”这个小题目略抒浅见。
大家知道,森林同绿化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直接影响到水土的保持和流失。俗话早有“想致富,多种树”之说,“植树节”(3月12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节日,届时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带头植树,给人以隆重其事的影响非常深刻。在全国倡导和开展植树运动之际,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我国目前人均森林面积还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四分之一。[1]这是一位人大代表在所作调查中显示的数字。
既然如此,我们本当在积极大力植树的同时,注意保持和扩大森林面积,尽可能减少砍伐和木材的浪费,以争取早日达到合理的人均水平。可是,上述调查所提及的关于生产一次性木筷的事,却使人发生疑虑。事情是这样的,我国每年大约生产450亿双一次性木筷,一棵生长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4000双筷子。每年出口日本225亿双(恰好是产量之半),约合200万棵成年树(即共400万棵)。这笔账简单易算。问题集中在这每年要失去400万棵成年树!
疑虑之一是:每年20年树龄的400万棵成年树的供应情况怎样?对森林面积有何影响?是维持、增加,还是减少?若是总量依旧,已经必须警惕,如果逐年下降,更要猛敲警钟。因为对生态大局而言,这可不是小事。但愿这是过虑,能早为之计就好。
疑虑之二是:日本人均森林面积似在我国之上,为何不自己生产一次性木筷,而要花钱从中国进口?关于日本重视环保,我们早有所闻,为什么在这方面我们不加思考,甘当出口大户?225亿双,200万棵成年树,而且是每年提供,他们应该是算过这笔账的,结论还是进口划得来。
疑虑之三是:靠牺牲环境发展经济而致难以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训汲取了没有?仅按森林面积来说,通常也讲“十年树木”何况是20年的成年树!虽然一时能卖得些钱和利于就业,甚至可能是好价钱,但是一算大账和长远的账,往往得不偿失,后悔已晚。因此,认真审时度势,统筹兼顾,当机立断,方为上策。
----------------------------------
[1]21世纪新闻报道,2012年3月13日,以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