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投稿登陆
正在加载中...


最新目录
领导干部考核中“德”之解读
公共管理
蓝志勇 刘洋 包国权
发布时间:2012-7-11  发布人:本站  源自:本站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共与非营利组织创新研究”(项目编号:7097313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并得到“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专项经费的资助。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不少同仁的帮助,如内蒙组织部的刘俊卿、刘建刚、唐桂荣等同志,在此一并鸣谢。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推动力是干部考核体制的建立与实施。考核体系里的核心指标“德”、“能”、“勤”、“绩”、“廉”中,“德”的考核往往由于缺乏硬性的衡量方法备受争议,也经常流于形式。本文通过对古今中外关于“德”的思想的讨论和回顾,说明了“德”的考量在古往今来的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及其丰富的内涵。作者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提出,“德”的核心要求应该是干部对中国发展的信心、对党领导人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伟大事业的理解、忠诚和奉献的理想主义的精神,对善恶的评价和判断能力,强烈的爱护和保护人民的公正心和正义感。在现有考核办法中,对于干部公正素质的要求和考核有必要得到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公务员;干部考核;德考评;公平正义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6-0863(2012)07-0040-04

  一、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推动力是干部考核体制的建立与实施。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幕。[1]2006年开始实施的公务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公务员考核制度。2007年,中组部、原人事部下发了《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又明确了公务员考核的标准、内容、权限、程序、等次及结果使用等,提出以“德”、“能”、“勤”、“绩”、“廉”为公务员和干部考核的核心维度,力求对公务员和干部进行比较全面的考核。考核结果为公务员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等的重要依据。
  在公务员法确定的核心指标“德”、“能”、“勤”、“绩”、“廉”中,“德”的考核往往由于缺乏硬性的测量方法备受争议。由于“德”的表现具有隐蔽性、内在性等种种特点,加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之中,许多传统道德观念已被遗弃,新的观念还没有很好地深入人心,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的测量,也没有很好的指标体系或考试办法,考核和被考核官员常常会莫衷一是,考核也易流于形式。本文回顾了古今中外一些重要哲学思想中对“德”的解读,强调了官员的“德”在历代国家统治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当前中国改革发展的需要,讨论了在中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德”的考核的理解和要求,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学界的讨论。
  二、中西方管理思想中关于“德”的解读
  德,指的是一个人或一个社会好的内在的品格和价值观。孔子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讲到的就是德在治国中的重要性。
  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对官员提出了“修德配命”、“敬德保民”的要求。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中,将“道”与“德”联系起来。他说道:“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2]“道”所指的是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道”之所以尊高,是因为从不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德”是指玄妙之德,单纯之德,就是“朴德”的意思。“朴德”被后人解释成人世的德性、品行。
  作为传统伦理思想的至圣先师,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道:“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3]《论语》中还提到了完美道德品质的人所需具备的条件:公正、公平、忠诚、正义、仁义、道德。
  “道德”一词连用开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4]人们如果想达到道德的境界,需要用“礼”来规定行为。这里的“礼”指的是原则、行为规范等。
  墨子提出了“三表”的道德标准:一是要“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以历史记载中前人的间接经验为依据),二是要“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以广大百姓直接感觉经验为依据),三是要“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该言行是否能给社会带来利益)。[5]
  除此之外,《唐六典》是一部内容比较完备的道德法典,其中有“四善”之德。即:“德、慎、公、勤。” 其中,“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6]意思是,要政治品德高尚,使上下公认;清正廉明,办事谨慎,人所共知;办事公道,受人赞许;勤于政事,从不懈怠。[7]
  明代洪武七年朱元璋所修的《大明律》卷首就说:“治国先治吏,治吏必重礼也”。[8]明确规定各级官吏不能收受贿赂,要坚守职位,不能僭越等等。后来颁布的《明会要》对官吏的道德做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主要有:所有官吏必须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关心朝政,敢于犯颜直谏,及时纠正决策的失误;为政清廉,无论任何什么人,都不能贪污受贿;不得弄虚作假;忠于职守,坚守岗位;有准确的判断力,勇于支持新事物,处理好家庭事务,孝顺父母等。[9]
  对于德的要求,西方国家也一样源远流长。在西方文化中,“道德”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柏拉图认为:美德有四种: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人的灵魂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成分,即欲望、激情和理性,他们分别对应着智慧、勇敢、节制三种美德。而这三种美德的协调力量就是第四种美德:正义——一种使三种灵魂的成分各司其职、协调一致的力量。 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统治国家,原因在于:(1)人的品德是政治的基础。保持公民完善的品德,矫正人们品德的堕落,有赖于具有完善品德的哲学家。(2)知识是美德的基础。它是对“理念”的认识与回忆,而非源于物质世界。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这种知识。(3)治国需要知识、美德和权力的结合,哲学家具备这些条件。
  亚里士多德则说:“所有的公民都应有好品德,只有这样,城邦才能成为最优良的城邦。”[10]从这个意义上说,好政府与坏政府并不是为宪法所规定的,而是为统治者的品德所规定的。城邦或国家,就是一个道德共同体。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出了谨慎、正义、仁慈、自我节制几种美德。[11]所谓正义不仅包含狭义的和广义的正义所应有的职责,而且也包括一切别的美德,如谨慎、坚忍不拔和自我克制。因此,亚当·斯密认为正义这个词包含了所有尽善尽美的美德。他提到:美德与其说是存在于那些适度和恰当的感情之中,不如说是存在于这种适度的习性之中。[12]
  到了18世纪,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将道德与伦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梳。他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指出:道德专指个体的德行、行为和良心,伦理则是指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前者为价值观,后者为角色伦理。要维护它们之间的和谐,需要正义的感觉,即在概念中的抽象客观意志和同样抽象的个人主观意志的统一。[13][14]
  在现代西方国家,对德的理解的重点放在价值观上,对德的评价的标准则侧重于对角色伦理的界定。罗尔在《公共服务、伦理以及宪政实践》一书中从职业伦理的角度提到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认为职业化给道德提出了更具体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道德行为都是“角色道德”——作为一个配偶、父母、市民、信徒、消费者、选举者、电视评论员、邻居、纳税人、福利接受者等等。 因而,作为国家的公务员,自然就有公务员特定的道德准则。他将公务员的伦理选择分为三类:高尚之路、中间道路和低级选择。高尚之路追随宪法精神和内心对崇高职业道德标准的追求,中间道路从属组织任务和目标的需求,而低级选择为无原则的听从直接主管的命令和选择。公务人员的价值选择困境在主观的价值观与职业道德标准之间有矛盾的时候就会变得尤其突出。
  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类伦理准则相继出台。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工作人员十项伦理规范》;1965年,《行政官员伦理纲要》出台。1978年,卡特总统通过了《政府伦理法》(The Ethics in Government Act)。这部法案是联邦政府第一部完整的政府伦理制度的立法。1989年政府伦理局成为独立的行政部门,时任总统的老布什颁布总统令通过了《伦理改革法》。1990年美国总统第12731号行政命令颁布《行政部门工作人员道德行为准则》。该命令随后被修订为1997年和2002年的《行政机关公务员伦理行为标准手册》。这些法律要求美国的公务员遵守宪法,促进宪法平等性和公平性,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 还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伦理做了具体的规定,包括在金融交易的过程中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获得利益,不得接受较大的礼物,不谋私利和滥用职权等等。
  英国也设有公共生活准则委员会,要求公务员遵守《公务员准则》即:“无私、廉洁、客观、负责、公开、诚实、表率”七项原则,并对公务员兼职、收受礼品、利益声明、财产申报做出详细规范。还在公共生活准则委员会下设3个监督机构:公务员品行标准委员会,下院议员品行标准委员,监察专员办公室。
  加拿大也设有利益冲突和伦理委员会办公室(Office of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and Ethics Commissioner),负责帮助官员防止和避免他们的公职和私有利益之间的冲突。该办公室出台了《利益冲突法案》,明确了各类公职人员(兼职、全职、部长级别或议会秘书长等)应该禁止的行为以及规避原则。 除了亲戚、朋友等赠送的礼物外,公职人员需将12个月内收到超过200美元的礼物在30天内向利益冲突和伦理办公室上报。利用公职获得的工作岗位外其他利益应该在7日之内上交。除了以上国家外,澳大利亚、新西兰、葡萄牙等国家也颁布了公务人员的伦理法规。
  总结以上对古今中外思想家对德的思考和各国在对公务员和官员的“德”的要求和规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尊道贵德;治国先修身;忠诚、智慧、勇敢;德、慎、公、勤;上表先贤、中表现实需要、下表百姓利益。西方思想家则将价值观与伦理观分开,更加关注与现实实践相关的伦理规则和行为标准,注重角色伦理,以宪法、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来规范公务员的行为。但不论中外,所有的思想家都提到了公正的重要性,认为公正是德的核心和重中之重。以德治国,就是以公平、公正的价值判断力和执行力管理国家。这些思想,对我们在当前的制度环境之下,提炼对公务员干部“德”的考核,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三、领导干部考核中“德”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有关部门陆续颁布了公务员和干部考核的要求,特别提出了德的要求。大致总结如表1:
  

年份

部门/领导

相关考核政策

考核内容

“德”的指标

1979

中央组织部

《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①

德、能、勤、绩

考德,是考核干部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品质,主要看是否坚决拥护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主义公共道德,热爱祖国,努力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1981

邓小平

《邓小平同志谈端正党风问题》②

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

1996

江泽民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③

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拒腐防变;从实际出发,不断开拓创新;刻苦学习,勤奋敬业

1998

中共中央组织部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

德、能、勤、绩、廉

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

2001

中共中央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⑤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2002

中共中央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⑥

德、能、勤、绩

党性原则;忠诚于组织和人民;事业心;政治责任感;团结合作;廉正清明

2005

胡锦涛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

政治品德

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清醒而又顽强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扎实奋斗、不懈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08

习近平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⑧

四德

干部德的标准应当包括干部的政治品德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家庭美德标准和社会公德标准

2009

中共中央

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德、才

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

2009

中共中央

《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⑩

德、能、勤、绩、廉、

创新(地方)

出台《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

2010

李源潮

《领导干部要带头创先争优》11

德、才、力

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先进思想的引领力;要积极开拓进取,提高科学发展的创造力;要勇于担当责任,提高应对挑战的战斗力;要求真务实,提高用权为民的公信力;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人格品行的感召力。他倡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的用人标准

  资料来源:
  ① 中央办公厅法规室等编.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78-1996)[Z].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② 邓小平.邓小平同志谈端正党风问题[Z].北京:红旗出版社,1981.12.  
  ③ 江泽民.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N].北京:人民日报,1996-6-24.  
  ④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6/25/content_6290208.htm   
  ⑤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0128764.html   
  ⑥ 李源潮.领导干部要带头争先创优[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5).
  这些文件和指示,表达了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对干部队伍“德 ”的素质要求的高度重视。具体操作上,以200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出台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以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作为指导原则。考核的办法包括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综合评价等具体方法来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在“德”考核方面主要从政治态度、理论素养、思想品质等方面来进行评价。2011年11月3日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意见指出,考核道德品行,主要考核领导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并且注重把考核结果体现到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和监督等各个方面。
  根据公开发表的资料和相关媒体的最近新闻报道,很多省市在领导干部“德”的考核方面都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开展考核。由于篇幅限制,在此不能一一讨论。但根据笔者对收集的资料的认真分析,观察到各地考核办法既努力贯彻中央精神,又尽可能结合地方实际。对忠诚、仁爱、理想、激情、审慎、责任、廉洁清正等都有涉及,但对于公平、公正等古往今来都非常推崇的“德”的要求,却强调不够,不能不说是当代中国干部“德”的考核中的一个弱项。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古今中外关于“德” 的重要性和“德”的内涵的讨论的回顾,结合当前对领导干部考核的热点和从实践角度考核干部的办法,审视考核要求,从简单、易操作、关注核心重点和考核甄别力的角度,探索和提炼在变化与发展时代能够易于操作和经得起时空检验的德的考核指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印证了中组部2011年11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提出在对“德”的具体考核办法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对干部正义公正素质的要求和考核。
  领导干部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党的优秀分子,必须是人民的表率,必须具备公正、公平、知识、正义、忠诚、仁爱、礼让、创新、理论联系实际、审慎、明辨、勤勉、众望所归、有激情、有理想、智慧、勇敢等等优秀品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德”的核心要求是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事业的信心、对党领导人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伟大事业的理解、忠诚和奉献的理想主义的精神,强烈的爱护和保护人民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对善恶的评价和判断能力。其中,正义公正,是主要领导干部在多变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维护党的事业和公信力、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推动中国改革的继续和深化的重要品质,既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与党追求的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目标一致。改革中国,社会变化巨大,新的社会利益阶层不断出现和形成,社会矛盾多元和不断涌现,法治进程还在继续完善之中,需要党的干部身体力行,以大公无私的精神、正义公正的判断力和勇敢的责任心砥柱中流。明确和加大正义公正在干部德的评价中的权重,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弘扬社会正义、推动中国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邓小平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1994,327.
  Deng Xiaoping Anthology(The second volume). Beijing: People Publishing House, 1994, p327.
  [2]贺荣.道德经注译与析解[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372.
  He Rong. Translation and Analysis of Tao Te Ching. Tianjin: Baihua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1994, p372.
  [3]文选德.论语诠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34.
  Wen Xuande. Annotation of Analects. Changsha: Hu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5, p34.
  [4]齐名山.公共行政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119.
  Qi Mingsh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Beijing: Chin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rade Publishing House, 2005, p119.
  [5]程凯华.中国传统美德[M].湖北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23.
  Cheng Kaihua.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s. Wuhan: Yangtze River Art and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02. p23.
  [6][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2,25.
  Li Linfu et. al. Tang 6 Code. Beijing: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92. p25.
  [7]葛海燕.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新论[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4. 290.
  Ge Haiyan. The Party Member Cadre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Construction Theory. Jinnan: Huanghe Press, 2004. p290.
  [8][明]刘惟谦等撰.大明律30卷[M].济南:齐鲁书社,1996,2.
  Liu Weiqian  et. al. Daming Law (The thirtieth Volume).Jinan: Qi Lu Press, 1996, p2.
  [9]彭发祥.公务员行为规范读本[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35.
  Peng Faxiang. Civil Servants Behaviour Textbook. Beijing: China Personnel Press, 1999. p35.
  [10]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出版社,1965,121.
  Aristotle. Politics.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1965, pp121.
  [11][1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54.
  Adam Smith.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Beijing:Commercial Publishing House, 2011. p354.
  [13]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2,11.
  He Huaihong. What is Ehics.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2.
  [14]罗素.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46.
  Russell. The Human Society in Ethics and Politics.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1992. p46.
  (作者单位:蓝志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北京100872;刘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包国权,内蒙古组织部考核处干部,呼和浩特010096)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Ethic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Civil Service
Lan ZhiyongLiu YangBao Guoquan

  [Abstract]An important driver for Chin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s its cadre evaluation system. It requires the civil servants and cadres to possess five core virtues such as being ethical, capable, diligent, meritorious, and free from corruption. Among these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most difficult is what “being ethnical” means. This paper, through a review of the different discussions on ethics over times, sorts out the important dimensions of “ethics” and demonstrates the richness of the content of “ethics” in administrative history, no matter how  illusive the concept may be.  Also, the authors argue that given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reality,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evaluation for cadres’ sense of justice and dedication to serving the people.
  [Key words]civil service, cadre evaluation, ethics, justice
  [Authors]Lan Zhiyong is Professor and Associate Dean, and Liu Yan, is Doctoral Candidate, both of the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ao Guoquan is Division Head of Inner Mongolia Organizing Department. Hohhot 010096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