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
热点聚焦
唐 铁 汉
发布时间:2010-10-1 发布人:本站 源自:
加强社会管理,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非常迫切。
一、我国社会管理的成效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明确社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指出,政府管理有四项主要职能,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包括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协调社会矛盾、保证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职能;强调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等,加强社会事务管理。
二是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纳入了我国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由过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发展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大文明”全面推进,又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三是从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强调要做到“四个结合”,即把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四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从法制和政策上加强社会管理。在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部署上,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要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保证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使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五是调整政府社会支出结构,不断增加投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仅以2009年为例,中央财政安排的社会保障资金、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23.6%和49.5%。
六是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从成功抗击“非典”以来,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公共危机管理,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创造了人类救灾史上的奇迹。
但是,目前我国社会管理体制还不健全,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我国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政府社会服务滞后于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突出体现在我国社会安全网的建设较慢,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公共卫生覆盖面较低,社会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差距较大;我国社会组织形态和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政府社会管理方式尚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政府责任不到位和包揽过多同时并存,发挥市场机制、社会资本和民间组织的作用不够,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社会事业发展的活力不足;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日渐突出,我国城乡、地区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导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和冲突增多,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居民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还不强,政府公信力和依法行政水平亟待加强,社会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要解决上述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努力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
二、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的思路与对策
(一)建立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的目标和总体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才能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相协调的社会秩序。因此,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与推进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配套进行,总体考虑,统筹安排。要善于把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社会建设和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还必须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应该指出,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过程,也是政府与社会互动的过程。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和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机制。因此,要促进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相互联系,政府管理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相互结合,政府行政方式与社会调节方式相互配合,从而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管理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率。一是重点培育和完善公民社会,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要健全政务公开的评议制度、监督制度、法规制度和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切实保障公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二是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在农村,要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形成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局面;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三是积极培育规范和发展社会组织。要转变观念,创造条件,将社会组织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要加快政社分开的步伐,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政府要将一部分公共职能交给社会承担并由此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有效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各级政府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群众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和突出矛盾。当前,整合社会关系,构造和谐的收入分配格局,推进社会公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整合社会关系,重点是整合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政府应利用各种经济杠杆,对收入再分配进行科学调控,理顺工资和收入分配的秩序,减少贫困和低收入群体,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要抓紧制定政策措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决扭转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逐步构筑稳定合理的社会结构。
(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解决社会矛盾,重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纠纷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即民事矛盾纠纷、行政矛盾纠纷和刑事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纠纷呈现出多发性、群体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产生这些矛盾纠纷的原因很多,既有体制性因素、法制性因素、领导者因素,也有社会性因素和外部性因素。各级政府应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矛盾演变的规律,以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矛盾为重点,建立全过程、多渠道、全方位、法治化与柔性化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要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社会與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五)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有赖于政府职能的“三个根本转变”,即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首先,要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就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安全网; 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完善社会事业投入机制,增加对社会事业的投入; 同时,还要切实解决好弱势群体的发展问题。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政府应有效动员和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购买服务的机制。其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都必须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要坚决改变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合法化的现象。要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着力解决多头执法、暴力执法、收费执法、钓鱼执法、与民争利甚至执法不公等问题,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作者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北京 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