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政治学者的视角出发,笔者认为南山和谐社区建设中有五点值得特别关注:
第一点,和谐社区建设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系。从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提法,就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好好探索和研究:第一,在和谐社会建设里面,怎么体现“三者有机统一”?怎样形成一种制度机制,使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三统一”很重要,如果仅仅有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没有法制,那跟改革开放前区别就不是很大;只有民主和法制,没有党的领导,那跟西方社会区别也不是很大;如果仅有党的领导,没有后两者更不行。所以怎么把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这是中央很关注的一个问题。第二,就是党领导的方式问题。党的领导一般来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领导,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和党对社会的领导。党对社会的领导,目前实际上这是个新课题。因为随着市场经济往前推进,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社会实际上发育出了一种新的结构,党对这个新发育出来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如何领导?这些社会结构或组织如何适应党的领导?这是一个新的问题,需要重视。学者们一般主张在公民社会发育过程中,政府要退出来;还有的学者提出来,党也要从这个里面退出来,通过社会自治来解决这个问题。南山的经验正是走了另一条路,政府公权力如何发挥作用正在探讨,党的作用在新的社会组织里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的社会跟西方不一样,西方的所谓社会公权力、私权利、二元社会有互动关系,我们有一个特别的政治优势就是党的领导,如何发挥党的领导的优势,这个需要探讨。
南山区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能动作用;充分利用和挖掘原有体制内的组织资源和政治优势,使其在新兴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建设中发挥主导和带头人的作用。具体体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党组织建到居民楼”,我称之为“进得去”。这个很重要,就像过去毛泽东把党组织建在连队一样。这里实际上有个问题,就是党的基层组织属地化的问题。过去我们党的基层组织主要是单位化,现在建立市场经济,深圳更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前面,象党员的流动问题,如果按原来单位化,管理可能有很多新问题。另外和谐社区建设也需要党的领导功能的体现,所以党的组织属地化管理问题就提出来了。这个问题在以前有疑虑,现在在深圳已经开始引起足够重视,目前在一些社区已经建立了党委。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如何设置,党的作用如何发挥,这个领导功能怎么体现?这些是新问题,需要探讨。这里确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的功能设定和相互关系怎么处理?党的领导有“三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有人提出来是不是社区只要政治领导,还有人提出来思想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在社区建设中如何体现?等等,还有党员的归属、管理,这都是些新问题,深圳和南山区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积累了经验。
另一个方面就是“共产党员在家门口站出来”。携手共建和谐社区“十百千万行动”——树立推广十类社区组织典型;组织上百名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进入小区业委会;组织千名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担任小区楼栋长;新发展万名社区义工——中的“百”和“千”进业委会,担任小区楼栋长,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做到“四个负责”——党员负责家庭,党小组长负责楼栋,党委成员负责小区,党委书记负责社区。我把这称之为“站出来”。“进得去,站出来”,还有“三个覆盖”——社区党组织全覆盖,社区党员管理和服务全覆盖,党员在社区建设中作用发挥全覆盖,使党的领导作用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这些经验和做法,充分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党组织工作新的着力点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的实现方式,这就是“南山经验”。
第二点,和谐社区建设与国家长治久安的关系。中央最关心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安定问题。怎么能实现长治久安?党领导人民依法当家作主。法制是一种长效机制;领导是个稳定机制,是个保障机制;自主、自治也是好的长效机制,但是这“三统一”要有落脚点,社区建设就是这么一个落脚点,在这个点上为“三者有机统一”搭建了一个平台。社区建设看来是小事,是基层问题,实际上是大事,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中国古代治国安邦的精髓,就是把国家治理的问题转化为如何做人的问题,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与国家维护的秩序是统一的。现在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发展的过渡期,各种矛盾凸现,怎么能够通过社区这个平台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方面的探索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第三点,政府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本质上是党如何利用国家政权实现社会和谐。过去失败的做法是通过政府直接管理经济和社会,实行产权公有制,后来看不行。现在怎么办?政府作用还要发挥,我们的政府和西方政府不同,西方政府往往是强调有限政府、小政府甚至弱政府,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不一样,就是一定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来实现社会价值分配。所以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如何强化政府在社会服务和再分配方面的制度,通过“价值的权威分配”、二次分配来抑制两极分化等等一些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作用。一段时间以来,中央三令五申强调社会建设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这个点一定要注意。所以中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就业、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上学和养老保险等等一些老百姓最关切的问题,这也是地方政府需要做好的事情,这是实现和谐社会很重要的一些因素。
第四点,和谐社区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里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个不能动摇。过去一段时间,有的学者讲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移了,从经济建设转到制度建设,公共需求成为主要矛盾。这次胡锦涛讲话,强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说到底它既是目的同时也是条件,就是要保持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很重要。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讲经济发展,现在仍然讲经济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前面加上了限制性条件,“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和谐社会建设怎么能够既本身有自己的目的,同时又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一种关系,这也是需要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第五点,就是关于社会协同和公共参与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关系。这里涉及企业还有其他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谐社区建设从根本上说是居民自己的事情,要充分发挥居民和自治组织的主体作用,还要发挥其他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这里面有一个多元治理主体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党和政府绝不能大包大揽。再一个就是广大居民和自治组织参与和管理的方式问题,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参与和自治的有序性,如何有序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几个问题实际上又归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个有机统一,如何形成一种有序参与的制度建构和机制,所以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也谈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努力与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针对以上五点,可以思考如下问题。第一,社区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主题,和谐社会建设既是目的也是条件,目前我们更看重它的条件意义,以后可能是目的,最后要归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第二,党员主体地位的发挥。现在南山社区建设已经有一套做法和制度,怎么能使党员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保持下去、可持续?党员发挥作用的动力何在?这个问题需要探讨。发挥主体作用,仅仅对党员干部提出要求并有制度规范,不一定真能发挥作用,必须有动力机制,制度激励机制。第三,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党建社区,这个路子对头;政府建社区,我觉得需要进一步实践与思考。党对社会进行领导,这是没有问题的,是我国政治的基本原则,当然也不能搞权力领导,还是搞思想政治领导。政府建了社区以后,工作站的作用怎么发挥?这个值得继续探讨。关心弱势群体、解决基本生活保障、解决就业保障、解决就医问题、上学等等保障,这是政府公共服务要做的事情。第四,居委会作用的发挥。村委会、居委会是我国居民自治组织,如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我觉得这个地方政府不要替代。说到底,社会自治还是居委会和业委会当家作主,不要过分扩张政府的作用。我们一定要扶植培育社会组织,实现社会自治,这是国际发展的经验。第五,要探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实践模式。我觉得这十六个字还应加两个字,“自治”,公民参与和自治,仅仅参与还不够,最后还得自己作主才行。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和自治组织的积极性,如何充分发挥和保护,这很重要。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