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后勤改革的指示,总结交流后勤改革的经验,探索后勤改革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深化后勤改革,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后勤管理研究会和中国管理科学院后勤管理研究所于2003年10月在上海召开了首届全国后勤管理创新论坛。来自各地机关、企业、高校、科研、医院的130多位后勤战线的专家、教授和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后勤改革和后勤管理创新的经验,研究探讨了深入进行后勤改革与后勤管理创新的对策和思路,并针对目前后勤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与会代表认为,在后勤改革过程中,必须通过创新来解决后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用工分配、战略管理、资本运营、企业文化、产业结构、人力资源、营销策略、设施建设、就业等方面深层次的矛盾,稳步推进后勤改革。
(一)观念创新,锐意改革。观念与意识的创新,是后勤改革的核心。要从传统后勤服务保障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树立现代后勤服务保障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和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危机感,牢固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用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研究和解决后勤服务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探索后勤服务保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新的对策和策略。
(二)机制创新,后勤改革与主体的改革、改制、改组相结合。由于后勤资源分散,结构不合理,在市场作用日益增强、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后勤服务部门尤其是企业后勤遇到了不少困难。因此,后勤改革必须同主体的改革、改制、改组相结合,根据主体的改革、改制和改组情况,对后勤资源配置进行调整。
(三)产权制度创新,建立多元化的后勤产权结构。在后勤改制过程中,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私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的要求,积极进行后勤产权制度改革,调整后勤产权结构,实行后勤产权结构多样化,充分解放后勤生产力。
(四)科技创新,以技术进步带动后勤服务业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后勤产业进步的核心动力。后勤在改革过程中,要注意形成面向市场的技术开发和创新机制。后勤企业的改组、联合,要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后勤企业和名牌产品流动、改组,优化存量资产配置。鼓励和支持大后勤企业和后勤企业集团建立技术研制开发中心,强化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鼓励引导后勤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建立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多方面拓展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后勤企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五)管理创新,加快后勤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根据后勤实际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组织、分配机制、技术、战略、人力资源开发、资本运营和企业文化等深层次综合性管理创新工作,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和现代化。
(六)就业创新,广开门路安置好富余职工。按政策安置好分流、下岗和失业的职工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七)制度创新,实现持续发展。一是要根据各单位后勤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单位的模式。二是兼并重组,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三是要深化用工、聘干和分配制度改革,实行规范管理,提高办事效率。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后勤管理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