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0周年 >> 刊文集萃 >> 书讯 >> 正文

公共政策研究要立足本土化与实证化——评《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基于理论的与实证的视角》(2004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15-7-25  来源:本站

  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现代化、全球化接踵而至,相互交织,使得当今社会日益呈现出区别于传统社会的运行逻辑,而且由于中国社会的这一系列变化是在时空压缩的现代情境和特殊语境中发生的,其变革之快、变化之巨、领域之广堪称空前,以至于我们再要回想起一二十年前的社会,都会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这种剧烈的社会变迁导致的社会全方位的转变,对整个社会的公共管理、公共事务、公共政策,表现出严峻的挑战。

  公共政策是实现公众意志、满足社会需要的公意选择,是引导公众和社群的行为准则,是由特定的机构制定并由社会实施的有计划的过程。正是由于社会变迁所造成的整个社会规则等方面的变化,公共政策的出新与恋旧、求变与守成的矛盾便凸显出来。我们目前公共政策领域的研究,比较多的是对西方公共政策理论的译介与推广,有些是在中国环境下的简单运用,这些距离现实的要求还是远远不够的。陈潭等著的《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基于理论的与实证的视角》是一部有着本土味道的著作。

  其一,追求“中国特色”。在全球化浪潮扑面而来的今天,这一点尤有价值。作者对中国现实的关注是敏锐的、深刻的,他们部分选择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中面临的问题,同时也基于中国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以求取对策。对苏南模式的分析、对贫困农村社区的生育文化的分析、对农民的健康与农村医疗卫生制度重构的分析以及关于中国农村税费政策的分析等无疑抓住了中国农村社会的主要问题。而对于世界500强企业长江三角洲的投资政策环境的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支持与制度创新的分析、关于价格听证的分析等也是中国城市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公共政策所面对的中国式问题。

  其二,实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书摆脱了纸上谈兵式的公共政策研究,将理论、观点与对策都建立在具体的田野调查与统计分析之上。虽然有些方法的运用应该更加细致与精密,但这毕竟是公共政策迈向科学化的可贵尝试。如《贫困农村社区的生育文化》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所获得的资料,经过定量与定性分析,认为原先对农民生育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带有局限性,而在政策决策中我们需要对农民概念化的观念和认识范式认真地反思。

  其三,“问题意识”。这是本书的又一特点,而这一点也应该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关键。公共问题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公共政策的任务主要就是解决和改善在现实生活中不理想、不规范、不能令人满意的某些社会状态。因此,公共政策研究者对问题意义的把握、对问题发现意识和分析能力,是学者学术研究水平高低的分水岭。如“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瓶颈,是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函数中的重要变量。本书在几个有关农村的案例分析中,不论是对贫困农村社区生育文化的分析、对农村医疗制度重构的考虑,还是对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考察等,可以说都切中了中国农村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对于城市、企业的关注,这种问题意识表现得也很浓烈,对于投资政策环境的关注、对于政府与企业之间搏弈的公共政策分析、对于启动教育消费的公共政策效应分析等,都有明确的问题取向。

  这本书也有一些缺陷,如在对上下篇关系的处理、衔接上显得不够顺畅,有个别的案例分析仍略显粗糙。

  (作者单位: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 100017)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