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0周年 >> 刊文集萃 >> 书讯 >> 正文

评《当代中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研究丛书》(2004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15-7-25  来源:本站

  我国学者对政府、企业之外的所谓“第三部门”的关注始自对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的研究,最初多是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化及国外“公民社会”、“公共领域”、“第三部门”、“NGO(非政府组织)”、“NPO(非营利组织)”理论的引入,来自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等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出版、发表不少论著,丛书也出过几套,如徐永光主编的《第三部门研究丛书》、王名主编的《NGO丛书》,都对第三部门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读罢新近出版的《当代中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研究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还是为其学术敏感性、创新精神、厚重的现实感所打动。该丛书是赵立波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市非政府公共行政发展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包括《事业单位改革——公共事业发展新机制探析》(赵立波),《社区行政—一社区发展的公共行政学视点》(窦泽秀),《社团革命——中国社团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毕监武),《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法律实证和比较分析的视角》(任进)。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该丛书是我国第一套以“非政府公共组织”为名的研究丛书。“非政府公共组织”是我国学者常用的概念,是中国化的“第三部门”。名者,实之宾也,但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理论旨趣:关注中国,关注现实,以此为基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部门”理论。

  我认为,本《丛书》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中探讨中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发展问题。《丛书》在总序中将1840年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近代化)进程大体划分为维新、革命、改革三个阶段,非政府公共组织兴起与发展是改革的产物,是改革导致的中国权力结构、社会结构调整形成的“小政府大社会”的产物。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并初步实现社会的现代转型,即由以政治权威、计划体制总揽全部社会事务、支配所有社会资源的“强国家、弱社会”的“总体性社会”,开始向国家、市场、社会三元分立格局转化:在政府职能收缩、计划体制解体过程中,首先经济领域从政府的绝对控制下逐渐独立出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肯定。其后,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公民社会组织)兴起并不断壮大,与国家、市场并立的“第三部门”初现端倪。”此外,在关于事业单位、社区自治组织、民间社团等我国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具体探讨中,也同样坚持将其置于中国现代化总体进程中来解析的原则,从而回答了为什么非政府公共组织伴随中国社会现代转型而兴起、改革与发展问题。

  二是揭示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与类型。非政府、非企业(非营利)是各国第三部门的基本特征,但正如《丛书》所指出的那样:我国不存在西方标准的“第三部门”,我国的第三部门非政府、非企业(非营利)有其特殊之处。因此,《丛书》在系统收集、整理了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历史发展、现状、问题、改革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梳理、比较分析提出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公共组织”强调其公益性(或非营利性),从而将其与企业等营利性组织区别开来;“非政府”强调其与政府机关(可以扩大到全部所谓的“党政群机关”)的区别,从而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非政府性”(或民间性)。依据上述基本特征结合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将我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分为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即民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广大城乡自治性社区组织四个基本类型。

  三是以改革与发展为主题探讨当代中国非政府公共组织,显示出《丛书》对现实的强烈关注。“改革从20世纪70年代末成为中国现代化新的主题”(见《丛书》总序),同样改革与发展成为当代中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题。《丛书》一方面提出大的发展思路:体制内组织、存量部分(事业单位、“官民二重性”的社会团体等)以改革为中心,体制外组织、增量部分(民办非企业单位(即民办事业单位)、民间社团、社区草根民间组织等)则以做大(培育发展)为主线;另一方面,结合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实证性地探讨改革与发展的具体对策。使本书见木见林,对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思考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发展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当然,丛书也有不足,如各书、各章研究的深度不尽相同,受选题(我国城市非政府公共行政发展问题研究)限制对农村非政府公共组织探讨较为薄弱等。从总体上看,《丛书》能够反映本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是本领域研究最有学术价值的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山东266000)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