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0周年 >> 刊文集萃 >> 书讯 >> 正文

一部关于公共政策的智慧之作——评德博拉-斯通的《政策悖论》(2007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15-7-25  来源:本站

  近年来,我国关于公共政策的研究与探讨与日俱增,但无论是就具体领域的公共政策制定,还是就总体的公共政策体系和方法的构建而言,均处于不甚完善的初创阶段。因此需要更多地借鉴国际上现有的研究成果。

  美国公共政策领域的著名学者德博拉-斯通的《政策悖论》一书自1988年首次发表以来已经连续出了3版,最近的版本是2002年的。此书已经被公认为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一部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著作,并一直得到美国公共政策界的广泛好评。

  纵观国际,当今公共政策领域与其他社会科学的领域一样,到处盛行的是实证倾向的“科学主义”。翻开大多数公共政策教科书,我们均可以目睹这样的风格。就公共政策分析方法来说,基于市场理论、经济学说以及计量的方法成为压倒性的潮流。单向的思维模式,无论看来多么有理,总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公共政策涉及公共的领域,或者用作者在该书中的用语来说,是有关共同体的范围,单一的实证、市场与经济的方法论基础未免片面和不足。拙见以为,本书的富有启示之点正在于超越实证的单向思维方式,为公共政策分析提供了较为宽广的多维视角。

  该书作者对看来抽象、没有异议的公共政策分析作了具体的、深层面的理论剖析。在各个政策领域,无论是方法还是结论,均不会是单向而没有异议的。相反,公共政策领域处处存在着矛盾和悖论。在作者看来,悖论没什么,不过是给政策分析带来了麻烦。悖论会破坏逻辑的基本原则。这样的原则认为一个东西或者一件事情不能同时成为两个东西或两件事情,两种相互矛盾的解释亦不能同时为真。悖论就是这样的一种不可能的状况。然而,人们却发现,在政治生活中充满了这样的悖论。举例来说,如作者在书中所谈到的,政治家们通常至少有两个目标。第一个是政策目标,即他们乐于见到成就的某个项目或建议,他们乐于看到某个问题得到适当的解决。但也许更为重要的则是他们的政治目标。政治家们总是想要维持他们的权力,或者得到更多的权力,以便能够实现他们的政策目标。可见,作者的这种分析是紧贴政治实践和社会生活的。著作中的许多思想体现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具有很大的启发性。无论是对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学者、学生,对于进行政治决策的官员们,还是对于想要了解政策分析和政策制定过程的公民来说,阅读一下本书的内容均可以起到启发心智的效用。

  与其他关于公共政策的著作的阐述不同,该书将公共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决策两者区分开来加以论述。该书着重分析了潜藏在各类政策分析背后的那些基本范畴,比如:平等、效率、自由,乃至各种衡量尺度,并指出,这些范畴本身就可能是充满悖论的,而这些悖论常常要通过冲突的政治过程来予以消解。德博拉-斯通在书中还论证了一些主要的政策改革方法,它们涉及推动这类改革的动机、规则、诉求、法律权利以及权力机关的重组等等。而这些是要比政策工具的选择复杂得多的社会过程。

  让我们在此先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观念和思路。

  按照政策科学这个新兴学科领域的传统,政策分析被还原成了纯粹的理性思考、理性分析。然而,实际决策往往是“偏离” 纯粹的理性分析的。按照理性的分析来说,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也仅有一个清楚的含义。事情也许都要么好要么坏,要么大要么小,要么多要么少。理性分析的一个标志在于找到一共同的指称,即一个用以测度和判断的标尺。作者在本书中所持的是对这种传统观点的批判态度,并且希望在政策分析方面具有更多的悟性和人性因素。

  作者认定,有四个理由可以说明世界需要“政策悖论”。

  首先,理性是人类思考和感知的一个狭隘概念,人们常常不可避免地陷于悖论。不过,人们还是可以生活在歧义和悖论之中的。原因就在于,悖论之所以成为悖论,是因为从一种视野来看待问题的结果。假如我们能够跳出一个视野,我们就可以很好地与他人共处,而不会那么多地相互伤害。政治学就应该成为从不同视野出发来相互帮助的一种方式。作者意在构建一种新的政策分析模型,它能够接受政治学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创造性的过程。

  其次,政策分析领域已经成为了一个由经济学及其将社会看作市场模型为主导的领域。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是由一些不具备社区生活内容的原子式的个体所组成的。这些个体具有各自独立的喜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完全体现为一种相互交易,为的是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就像许多社会科学家一样,作者不认为市场模型是一种关于世界存在的令人信服的描述方式,因而也不是作者情愿生活于其间的世界。作者需要有一种分析,这种分析是从某种社区模型出发的。个体在这样的社区中,生活于与他人联系的网络中,他们相互依存和相互忠诚,在这里他们为公共利益同时也为个人的利益而奋斗。这种分析不会像大多数经济学家那样把个体的喜好当作“既定”的东西,而是要考虑到人们是从什么地方获得关于世界的观念的,以及这些观念又如何塑造了他们的欲望以及他们的观点。

  再次,政治学还没有找到关于政策是如何构成的十分令人信服或令人满意的解释。除了理性选择模型(在这种模型中,政策是人们各自为了自身利益而斗争的随机结果)以外,政治学者们采纳一种非现实主义的“生产”模型。按照这个模型,政策是在不同阶段上组装而成的,就好比是从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在诸如社会福利、国防等不同的问题领域所进行的大量的有关争议的案例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政策制定是一个复杂而具有很大随机性的过程。社会科学学者们对大量的案例研究进行了概括,可是这方面的概括真有点令人摸不着头脑。举例来说,有一本论述政策实施的顶尖的著作这样说,“假如有关计划能得到高度的政治支持,那么政策实施就更可能取得成功。”(假如一项政策计划没有得到政治支持,但却得到了良好的实施条件,你并不需要为此而付出任何代价)。由于作者坚持认为在公共政策领域存在着跨越不同问题的领域以及跨越不同决策阶段的一般论据,因而需要有一种政策分析模型以便帮助作者认识并形成可重复的论据和反论据。简言之,作者需要创造的是一种关于政策论据的修辞学。

  最后,公共政策和政策分析领域崇拜客观性和一些决策规则。人们的目标是以政策为主导出一些规则,这些规则可以自动地导致客观意义上的“最佳”政策成果。作者不相信对于“善”可以有客观的检验,或者对于人的行为来说有什么可以自发地产生最佳成果的规则。我们所需要的是这样一种分析,它将政策分析的概念、政策问题陈述以及政策工具看作政治主张本身,而不是赋予这些东西以某种作为普遍真理的特权。

  总而言之,《政策悖论》的目标是要构造并提出一种政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珍视人的头脑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这种分析赋予政治和社区以更多的价值,这种分析使潜藏在所谓科学真理背后的政治主张变得更加明显。

  作者在贯穿全书的过程中的论证是,人们用来设定政策目标、界定政策问题和判定解决方案的每一个分析标准都是具有政治意义的构造。无论就平等、效率、社会尺度、因果关系、效能或者任何别的什么东西,都不存在所谓的“黄金标准”。此外,作者也不相信有什么能为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接受并以同样的方式影响每一个人的客观、平等的标准,不相信各类分配方式在道德意义上说均是对等的。作者关注的是价值的重要性。在本书的每一章中,作者都试图表明,为何说政策分析人士或者决策者必定会将他们自己的价值带到相关的内容中去。

  同样地,即便如报酬、处罚、规则和其他的政策工具并不与自发的和可预测的机械规则相容;也不等于说,所有的决策或者让人们改变其行为的手段,都同样地支持民主、公正或者互助。比方说,某些引导性的体制会创造出更多的自主和个体自我决定,另外一些则可能更多地导致个体之间的一致性及其合作。每一种可以设想到的政策工具或解决方案都会对诸如平等、民主或自由这样的价值带来广泛的效果。忽略这些效果会导致狭隘的、扭曲的、最终是非政治的政治分析。

  作者坚持认为,处于政治冲突核心地位的广泛目标和原则,诸如平等、效率、自由和安全等,决不可能被还原为一些绝对的标准。因此,这些标准也无法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来最佳地决定政策问题。不过,一些广泛的目标和原则还是可以作为一个社会渴求的目标,它们可以成为人们自己和未来世代的理想和希望。这些目标可以起到团结人民为一个更好的世界而奋斗的作用,不过要求人们在使用这些词语的时候说清楚它们的确切含义。在就这些理想的意义进行论证的时候,要求人们判定自己的不仅是作为自身利益政治希望追求者。如果人们要说服那些不同意自己观点的人,那么他们也就必须能够接受其他人的不同观点。构想更好世界的能力,以及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让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本质所在,它给了我们以改进自己的机会。对于因含混的目标、不精确的问题界定以及无效的政策工具造成的困难,假如想要依靠计算机来加以处理的话,那就未免太愚蠢了。

  德博拉-斯通先后担任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杜克大学的教授,给这些学校的研究生讲授公共政策分析的课程,同时也是美国展望杂志的独立撰稿人,发表有大量政策分析方面的著述。他具有较高的宝剑技巧,那些看来抽象的论点,都通过具体案例和事例来加以展开分析和论述,读来生动、富有启发。作者在语言学方面有很好的素养,在分析中常常采取语言学和修辞学的视野。诚如一些评论家所述,在此著作中,处处体现出作者的智慧、想象力和大胆的推论。读者们自然可以从中不断地发掘出许多智力的宝藏。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030)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