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的发展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也包含了所有中国人的选择和梦想,如何发展,发展的方向如何把握,如何发展更快等问题,使中国政治发展这个课题变得十分具有魅力。研究中国政治发展的学者很多,所选择的方法和途径也各不相同,所取得的成就也不少,但在发展中的中国,在发展的时代,发展的话题永远是人们关注和思考的主题。只要发展的脚步不停止,现代化就一直在发展持续中,作为其中一个侧面的政治发展就一直是有待于研究和深化的课题。
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 与迟缓的自然经济发展进程相一致,以君主制为支撑的政治体制也延续了几千年。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在外国坚船利炮的轰击和鸦片的侵入下,中国才开始了缓慢的资本主义发展,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而此时虚弱的旧政治体制再也难以维持,而新的政治体制正在战争中艰苦地酝酿,中国各种政治力量不断求索,不断地较量和博弈,最终得以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然而,政治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综合体,政治体制、政治制度只是其中一个基本的层面,民主机制的运作环境,民主的程序、民主的文化、民主的意识等软件因素对于社会发展和政治的发展更重要。而即使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颁布了宪法和各种行政管理法律,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从我国经历的各个时期的政治状况、尤其是文革时期的政治实践来看,政治发展的步伐还是相当缓慢,有些时期甚至还在倒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有所加快,各个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政治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把改革作为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以后,改革本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一些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更是给我国的政治发展带来错综复杂的局面。研究中国当前的政治发展问题,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于改革事业,确实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政务公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新时期政权建设的重要实践。政务公开,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环节、政权机关施政方式和工作作风的改善途径、制约权力防治腐败的重要措施,对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发展和行政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政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在有效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的基础上实现的,其中,知情权是一项基础性权利。没有政务公开,就没有老百姓的知情权,也就没有真正的民主。因此,政务公开作为民主的一项基础工程,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五大报告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而法治,意味着法的权威大于人的权威,意味着政府施政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意味着人民的权利得到充分而有效的法律保障。在我国,由于长期封建社会导致人治传统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道路。实行政务公开,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有着深远意义:一方面,政务公开为人民了解和知晓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创造了便利,使他们有效地明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政务公开也使政府工作人员增强法制观念,促进依法行政,实现依法治国。
3.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自党的十四大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的经济主体、管理模式、运作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规则经济,必须依赖政府提供公平、公正、完备的规则,并利用这些规则有效地进行市场监管和经济调控。政务公开的内容之一就是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规则的公开,显然,这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行有着基础意义。
4.政务公开是预防、治理腐败和建设廉洁政府的需要
大家一定都理解,对于在一条偏僻街区预防黑夜犯罪,路灯的作用大于警察。同样的道理,对于预防腐败,政务公开就像是给黑暗的屋子安上的电灯,就像打开了黑箱,引进了阳光。尤其是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公开,让人民群众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对防止和治理腐败更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000年7月17日朱镕基总理在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提出,“……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机制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政务公开正是一项有效预防腐败的综合措施。
5.政务公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迎接新科技革命的需要
发展是硬道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以知识、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正在成为新经济的特征。虚拟经济、数字空间等形态都以通讯网络、计算机网络为依托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政府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科技和网络同样对政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政府在信息的管理和利用中占据着特殊地位,政府信息的发布、传输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有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由于信息资源的分散、封锁、垄断、混乱对于经济的发展构成了很大的障碍。政务公开规范了信息的公布,保障了信息的广泛分享和自由利用,能使公众和企业降低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节省交易费用,扩大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政务公开是人民政府的本质要求,是政府的职责。政务公开是人民的权利,是民主管理的必要途径,也是反腐倡廉的有效武器。对于民主来说,它是一种必不可缺的途径、手段和方式,对于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行政需求来说,则是一种目的、一种实现目标、一种成功和完善的标志和标准。对于以民主化作为方向和目标的政治发展来说,政务公开不仅是一个民主社会的存在基础,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来说,更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必经之路。《政务公开与政治发展研究》一书就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这个道理。
胡仙芝是年轻的学者,也是我会的业务骨干。她治学严谨,态度认真,学习刻苦,勇于创新。她对政务公开问题的关注始于2000年,那时她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学术部工作,负责组织和准备2000年会暨政务公开研讨会。为了了解政务公开在我国地方上的推行情况,她专程到浙江的金华、永康等地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政务公开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并与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最终完成了关于政务公开研讨会的主旨报告、会议综述以及论文写作任务。这些工作都为她积累论文素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后,她又选择新的研究视角,侧重从政治发展的视角来观察和透视政务公开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有新意的论断。从作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政治发展状况研究中国政治发展以及政务公开推行的途径和策略来看,本书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本书内容分为7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对政务公开和政治发展等基本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通过明确政治发展的内容、目标和途径,梳理政务公开与政治发展之间的互动联系,进而提出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论假设;第二部分,从历史学的角度梳理了国内外历史上关于政务公开的思想认识和理论论述,并考察了政务公开的相关做法和历史实践,结合政治发展的历史轨迹,初步总结了政务公开和政治发展的历史互动规律;第三部分,从政治学的角度,对政务公开与政治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着重从政务公开与民主、法治、廉政、发展效率四个维度分析政务公开对政治发展的积极功能;第四部分,从法哲学、法理学的角度证明公民知情权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在政治生活实践中的实现途径,并提出如何通过行政立法、执法等依法行政的实践,指导政务公开的有效开展;第五部分,从电子政务的发展来透视政务公开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通过对电子政府下的行政管理、网络民主及行政发展阐释政务公开对政治发展的积极功能;第六部分则是从实证的角度描述和分析了中国政务公开的实践情况,通过村务公开对农村政治发展的功能分析,乡镇政府的政务公开、地方政府的政务公开以及国家职能部门的政务公开等实践情况分析我国政务公开的实践对政治发展的积极功能,从实证的角度再次论证了政务公开与政治发展的内在联系;第七部分,着重分析了中国政务公开推行过程中的阻力和动力,试图构建一个对政务公开的推行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行政务公开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如同民主与科学一样,政务公开是一个时代的主题,同时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对政务公开的研究是永远不能停止的。《政务公开与政治发展研究》一书在政治发展以及政务公开的推进方面都做了探索,但可以看出,这种探索还远远不能接近真理,尤其是对我国政务公开实践的研究还不能全面地反映丰富的实践情况,有些规律也还未能准确地总结出来,政务公开与电子政务、法治社会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些还只能停留在理论假设上,还没有经历实践的检验。为此,希望作者今后继续这个课题的研究,将政务公开与政治发展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该文是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郭济为胡仙芝的专著《政务公开与政府发展研究》所作的序言。该书近期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本社有售,定价20元,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