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0周年 >> 刊文集萃 >> 书讯 >> 正文

非政府组织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比较》(2008年第12期)

发布时间:2015-7-25  来源:本站

  随着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随着全球“结社革命”潮流的有力推动,我国非政府组织日益走向蓬勃发展,其管理越发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进而形成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与时俱进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世界各国是如何从体制和制度方面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我国又能从中借鉴哪些有益成果,进而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使其承担起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体职能?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理论的指导,也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既需要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也需要广泛借鉴国际经验。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褚松燕副教授的《中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比较》一书,从管理体制比较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解答。

  正如作者书中所指出的,非政府组织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示其四大功能:提供一定范围的公共服务、进行利益表达、促进社会资本积累和拓展就业市场。非政府组织的功能日益强大,因此完善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更为明显。作者主要选取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印度和新加坡等六个国家,对其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进行描述和比较,认为这六个国家基本上能够代表从国家主义到多元主义的非政府组织管理形态。不同国家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法律地位、筹资与盈利禁止、税收优惠和日常监管四个方面。

  《中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比较》共分六章。第一章作者首先对“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组织”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在比较的基础上给出了本书对非政府组织的定义:“非政府组织就是人们自愿组成的非政治性、非营利性和非宗教性的社会组织”,指出非政府组织具有六大特征,即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愿性、非政党性和非宗教性。同时,作者梳理了中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指出非政府组织管理在世界范围内的范式转换。第二章介绍了不同国家非政府组织法律地位的形式及其法律地位的获得情况。尽管各国的法律和制度规定不尽相同,但作者还是按照是否必须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登记注册而将非政府组织法律此地位的获得分为自由设立模式和登记设立模式两大类,指出我国应当属于后一种模式。第三章主要比较了各国非政府组织的筹资渠道以及各国政府对本国非政府组织的经营性活动的限制情况。指出非政府组织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将是一个大趋势,中国非政府组织筹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制度规定过于原则化或缺失。第四章比较了各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税收管理情况。认为税收优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非政府组织自身所能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地位,通常是获得免税资格;二是公民个人和企业向非政府组织捐赠所能获得的税收优惠。认为从税收优惠资格的获得看,主要有自动获得模式、依申请获得模式和混合模式这三种。第五章分析各国在日常监管方面的具体做法,按照监管权主要集中在政府的一个部门、两个部门或多个部门来进行区分比较。同时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政府主导过强导致非政府组织行政化倾向明显;二是由此强调非政府组织应为政府服务,而缺少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必要扶持。第六章总结了各国非政府组织管理的基本经验以及对我们的启示,并在分析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与现有的非政府组织组织方面的著述相比较,《中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比较》一书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着重介绍了中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的法律地位、筹资与盈利禁止、税收优惠和日常监管,分析了中外非政府组织理论的研究成果与制度变迁, 内容是全面、系统、翔实的;第二,该书在理论探讨的同时,还注重实际的政策操作和效果分析,就书中所涵括的内容而言,每一章都有明确的主题和针对性;第三,作者用了一定的篇幅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的发展前景做了深入合理的展望,具有较为明显的前瞻性。

  另外,本书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文字优美、行文规范,体现了作者严谨规范的学术风范和科学务实的研究精神。相信《中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比较》一书的出版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的完善和非政府组织理论的研究,进而会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起到积极的影响。

  (作者单位:胡仙芝,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北京100017;余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80)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