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87年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发表《行政之研究》一文以来,公共行政学成为百余年来对人类社会影响至为深刻的学科之一。在整个二十世纪里,公共行政学新论迭出,创见纷呈,叫人有目不暇接之感。我国行政学的历史发展起步虽较晚(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引入),但自二十世纪80年代恢复并从政治学中独立出来,它的发展却相当迅速。理论性与实践性著作纷纷问世,几乎多不胜数。然而纵观国内的著述,似乎结合实际探讨的多,专门对公共行政学理论及其发展脉络做历史梳理的少。深圳大学青年学者谭功荣所著的《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与流派》(该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全书在对整个公共行政学发展过程进行重新梳理与概括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行政学发展阶段进行了定义并重新作出分析、阐释,可说是构成了一家之言。在这方面,除了丁煌同志1998年出版的《西方行政学说史》及其2004的修订版外,该书是填补和充实我国公共行政学思想史研究缺失的又一重要著作。
这本书有几点很值得肯定:
首先,该书的逻辑框架既新颖又符合实际。我们知道,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相当丰富,其素材或明或暗地存在于许多理论著作与实践之中,需要用心地去阅读、发掘和整理,最终找出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一项大工程。作者能将庞杂的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编制出一幅具有概括性、连续性、展演性的逻辑网络,体现了作者很强的抽象能力和体系建构能力。
其次,该书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准确。全书充实了许多新史实、新思想和新观点,如对公共行政学前史的探索——对西方公共行政传统和公共行政思想萌芽的归纳等——就很有新意;对“新公共行政学体现了该学科的价值回归”的判断、对公共行政学发展中的跨学科研究途径等内容的论述,都冲破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理论的束缚,拓宽了该学科理论研究的视野。
最后,该书的研究方法具有多维性和创新性。对于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史的分类,较为流行的做法就是基于不同作者的研究途径、方法或思想特色,将其划分为各种思想流派。但作者却运用了多维分析、比较考察等多种方式,为提出创见性的理论概括与思想阐释提供了可能。
《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与流派》给我们的另一启示就是:必须对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及著作进行“吸纳性理解与批判性反思相结合”的研究。我们知道,我国近一波学习和借鉴西方重要学术思想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直接动力来自于邓小平的号召,其高潮则是在发表中国要搞市场经济的南方谈话之后。但在学习和借鉴过程中,有个“西”、“我”的关系必须解决好。一方面,为了促进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与繁荣,我们要倡导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公共行政学理论,倡导中西思想流派的汇通、融合与互相借鉴。为此,就必须客观理性地学习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中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某些内容,了解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流派产生的根源、背景、价值与精神实质,并结合中国的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和实践,恰如其分地运用;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做反思的工作,在把握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干什么”的基础上,探讨我们如何建立自己的体系。这是因为:第一,西方的理论,毕竟是在它们的社会制度下形成的,其特有的国情和社会本质肯定会在其中打上深深的烙印,我们必须清楚认识这一点。第二,我们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尽管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生产力的许多东西,尽管其中也有很多相通之处,但毕竟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这些反映到行政管理上,就要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因此,对西方的公共行政理论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论证、发展、修正甚至某些问题上的颠覆,以创建更具实践性、系统性、前瞻性和解释力的自己的理论体系,就是我们现在的重要任务。只有如此,才能不断丰富、充实、完善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时也为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照和补充,以实现真正意义上中西公共行政学理论的交流、互补与互动。
当然,一部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史内容庞杂,既互相交织,又互相排斥,纵横捭阖,瑕瑜互见。作者以思想流派来梳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只是多种方法当中的一种。此外,由于资料的限制,一些在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中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学者、论著以及思想观点,在文中也还未完全涉及。这也许是一种小小的遗憾,尚期作者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充实。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燕山大学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