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0周年 >> 刊文集萃 >> 书讯 >> 正文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建构与拓展——评《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导论》(2009年第12期)

发布时间:2015-7-25  来源:本站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不仅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承担着发展本地区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的职责,还担负着依法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重要责任。在中国政府体系中,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既有一般地方政府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独具的特点。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关于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的研究还十分薄弱:研究力量分散,成果数量与议题本身的重要性不相匹配,研究成果的质量亟待提高。因此,李俊清教授的新作《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的出版值得庆贺。

  通览全书,我觉得有三个特点或贡献:第一,在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建构与拓展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全书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环境特性出发,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公共管理进行了系统探讨,把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实践相结合,构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分支学科体系。第二,对一些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该书虽名曰《导论》,但通观全书,并非介绍学科基础知识的入门之作,基本都是作者对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诸问题长时期思考与探索的结晶。在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与内涵、行政组织设置中争议颇多的“自治市”及民族乡的法律地位等问题上,提出一些独到的观点。第三,对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的特殊性和特色进行了系统思考与分析。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核心在于其制度安排和运作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特殊之处,这为专门研究提供了肥田沃土。该书在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环境特色的提炼和总结方面是下了大功夫的,作者对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的法律、政治环境特色做了系统归纳。至于环境特色带来的公共管理特色,书中的论述虽然没有超越行政学的主要范畴,但可以看出作者时刻保持着特色意识,力图在共性的描述中凸显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独特之处。

  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需要多元力量的推动。在民族自治地方市场和社会力量尚处于培育成长的现阶段,完善公共组织结构、增强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无疑相当关键。深入系统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拓展政治学、行政学和民族学的研究领域,科学合理的设置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公共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导论》则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进行的可贵探索。

  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公共管理研究的深入,从而为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有关政策提供现实指导,需要指导观念、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提升和创新。就研究者的观念而言,它涉及研究目标或愿景、出发点和落脚点等。在我看来,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公共管理,实际上是处理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问题。特殊的政治、法律地位及环境条件,赋予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公共管理方面的一些特点,使之成为值得专门研究的独特领域。但是,研究的目标并不是永久保持甚至固化这些特色。把具有特色的公共管理应用于特殊情境,最终目标应该是超越个性的共性,超越特殊的一般,实现大同或“自发秩序”基础上的民族和谐。这显然需要漫长而艰辛的历史过程。如果缺乏这方面的意识,那么不论所应用的理论如何高深,方法如何科学精致,研究都是缺乏目标感和使命感的。

  至于研究方法的提升,我觉得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第一,研究的细化与专门化。研究的细化意味着选题的高度聚焦和在此基础上的“小题大做”,聚焦于特定领域和主题,踏踏实实研究一些细小问题;专门化则意味着研究者有组织的分工协作。第二,超越传统制度——法律研究途径的局限,不仅关注有关制度规则,更关注活生生的实践,即这些制度规则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体运用及其实际效果。这就要求大力强化经验研究。第三,不仅要总结归纳环境因素和公共管理实践之间的特色之处,更要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进行动态的追踪分析。

  在民族学及其相关领域,中央民族大学属于中国的最高学府。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公共管理,李俊清教授则处于执牛耳的地位。评价《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导论》一书,对我来说确实有点班门弄斧的味道,敢于做出一些无知无畏的评论,仅希望公共管理学界对这一主题有更多的关注。同时,我们期待着作者在这一领域有新的后续成果问世。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  100871)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