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推出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书,引起了理论界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由课题负责人唐铁汉研究员等著述。该书紧密结合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科学借鉴国外公共行政改革的经验,紧紧抓住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系统理论和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是一部既有理论建树又有实践价值的学术力作。
该书认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进展。作者在分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改革的新进展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强调指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渐进性改革;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改革方向,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及其他各项改革配套进行、整体推进,必须体现中国特色,实现公共管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必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中央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指导,认真总结地方政府推进行政改革与管理创新的新鲜经验和好的做法,切实做到上下联动。
该书系统梳理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观点,进一步明确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作者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关于公共管理的基本观点和论述,深入分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和新贡献,以及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强调在新形势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该书还充分吸收当代公共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和国外公共行政改革的经验,并将其与中国国情的研究和分析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的与时俱进。
该书深入剖析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深刻阐述了深化改革存在的问题、难点及切入点。作者客观地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国外新公共管理运动和信息化浪潮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管理方式的影响。另外,认真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关系的新变化,特别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及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以及政府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矛盾。该书在充分肯定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的同时,剖析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对薄弱;政府及其部门仍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行政审批事项依然过多;有些地方政府仍然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代替企业招商引资;机构设置不尽合理,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效率低下、权责脱节、行政成本过高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政绩考核体系不完善不科学;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政出多门、政令不通的现象依然存在;依法行政的能力不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这些问题,该书提出了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切入点的理论观点,并系统设计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措施。
该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及对策。该书强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政府运行机制,提高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使政府真正成为优质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良好经济社会环境的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行政体制,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市场竞争环境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运行机制向规范、协调和高效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管理方式向绩效导向、责任导向的根本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切入点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要通过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政府运行机制、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管理绩效,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和高效政府,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作者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 10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