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0周年 >> 刊文集萃 >> 书讯 >> 正文

公共政策知识的整合与创新——读《现代公共政策学》(2008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15-7-25  来源:本站

  胡宁生教授所著《现代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的整体透视》(中央编辑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较为全面而系统地整合了现有公共政策的研究成果,有较多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一是整体思维的视角。该书的思维方法正如该书的副标题所陈述的那样:公共政策的整体透视。整体是相对于部分而言的,整体思维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分析思维的研究方法。传统的分析思维方法是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对各个部分加以思考和认识,这种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现代公共政策理论发端于美国,受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分析方法,如把公共政策分解为各个要素,对这些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应该说运用这种研究方法来研究公共政策,也确实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否则,就没有今天的政策科学。但是,由于这种方法自身的局限性,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公共政策,很难真正从整体上把握公共政策。该书试图运用整体思维对公共政策进行研究,力图从整体上来把握公共政策,这可以说是在公共政策研究领域进行一种方法论上的新尝试。

  二是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内容。作者特别注意对现代公共政策知识进行整合,试图通过整合现代公共政策知识来对公共政策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该书力图运用整体思维方法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较为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公共政策的实质与功能、公共政策的内外生态系统、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公共政策的研究范式与方法等内容,如同一部公共政策研究的百科全书。如果读者仔细研读一下该书,几乎可以读到有关公共政策的各种信息,包括一些最新的研究信息。无论对于公共政策理论的初学者,还是对于公共政策理论的研究者,该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是较为完整而富有逻辑性的结构体系。该书对公共政策知识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而且这种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的。全书在内容安排上被分为五编,依次为公共政策活动——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研究。从这五编的逻辑关系看,这似乎是一个完整而富有逻辑性的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上的逻辑安排符合人们对公共政策的认识过程,即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从而在该书的结构体系安排上实现了理论逻辑与认识逻辑的统一。

  四是注重吸收本土的研究成果。当前中国政策科学的研究主要是以西方的理论为基本形态的,学术界一直在呼吁中国政策科学要注意本土化。事实上,正如该书作者所指出的那样,早在中国古代的学术研究中就包含了丰富的政策思想,近现代的政治领袖和学术大师同样有关于政策的大量论述,在当代中国的政策科学研究中应该充分吸收这些思想资料,同时应该对当代中国政策实践进行反思。该书力图在这方面有所探索,如在第三章中专门论述了“中国公共政策的传统与发展”,有关这方面的探索是值得肯定的。

  五是对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及时做出理论概括。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其实,任何一种理论都应该反映它那个时代的实践和思想状况,对它那个时代的现实和理论问题做出及时的回答,否则它就不可能有生命力。该书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在第十五章“应急公共政策研究”中,针对近年来中国公共政策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结合我国在解决这些重大问题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应急公共政策的概念,并对应急公共政策的过程的阶段、因素和决策特点、方法进行了探索,这一方面是对西方危机决策理论和逆境下的政策制定理论的发展,更重要的方面是对中国当代公共政策中的现实问题做出的一种理论上的回应。对时代提出的这些公共政策的现实课题作出理论上的回应,是公共政策理论研究应尽的责任,这也是该书的一个亮点。

  六是重视公共政策创新的规律性研究。政策制定的本质在于创新,政策执行和评估也离不开创新。该书最后一章对公共政策创新的实质与类型、主要影响因素和主要实现机制等规律性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上面所述只是本人研读该书后的一些粗浅体会,可能挂一漏万,也不一定概括得十分准确。还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本书也是一样,难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有些概念或提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推敲,有些内容在结构安排上还有待于作适当调整。当然,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该书的作者和本文的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