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实践与发展来看,政策执行的梗阻乃至失败目前仍然是各国政府挥之不去的困扰之一,这就对政策执行的理论研究深化与拓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如何与现实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从更广阔的视域,用科学的方法,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政策执行研究,是政策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尤其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对政策执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更是任重而道远,其意义当是不言自明的。
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朴贞子教授和韩国延世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金炯烈教授等共同撰著的《政策执行论》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0年12月出版。该书的问世,既是他们研究领域的新拓展,也是我国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新拓展。《政策执行论》大量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及方法,理论体系有自己独到之处,也为西方理论“本土化”做出有益尝试。
一、全面系统地阐述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至今,国内学界关于政策执行理论的研究,主要从行政管理学视角探讨政策执行问题,或在《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分析》等论著中,只把它作为一个篇章进行阐述,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该书则大量吸收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政策执行的基本要素、程序及相关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政策执行概述、政策执行模型、政策解释、政策执行计划、政策执行组织、资源管理、政策控制与调整、危机管理、公共关系管理以及政策评价体系、政策评价标准与方法、政策变动等。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逻辑结构上,它都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有,该书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线,不但体现了政策学基础理论继承和发展的学术水平,而且着眼于政策学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注重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辅以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给读者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借鉴。
二、理论体系有自己独特之处
首先,为了强调政策执行的重要性,该书在第一章主要叙述了政策执行的概念、特点、作用以及一般程序等。以政策失败主要缘于外生变数为前提,第二章论述了政策环境。而且,为了从理论的高度考察政策活动过程并加以逻辑展开,第三章构建了政策执行模型,阐述了各种模型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局限性,强调其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其次,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了循序叙述。为了强调对政策的理解与价值观的重要性,在第四章论述了政策解释,并在第五章论及连接的阶段即政策执行计划。执行目标一旦得以确定,便需要相应的执行手段,遂将其分成执行组织与资源管理,在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予以阐述。为了便于寻找在执行组织和资源管理中容易产生矛盾的解决方案,第八章论述了政策控制及调整理论。上述的几个章节,从管理学角度系统地阐述了政策执行过程的基本环节。再者,为了有效克服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突发性危机,第九章阐述了危机管理理论,而在第十章从互相协助的观点出发,探讨了公共关系的意义、基本要素以及公关活动等内容。
再次,在第十一和第十二两个章节阐述了政策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指出政策评价将为政策执行者提供推动力,同时有效预防政策失败。在第十三章,专门分析了政策失败因素。虽然失败因素的分析有些消极,但比起成功因素的分析来说,更容易揭示问题,这有着其不可替代的意义。最后一章,着眼于整个政策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对后续政策形成指南的政策变动作了说明。
三、为西方理论“本土化”做出有益尝试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已经认识到西方理论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并以较快的速度加以借鉴和引进,进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并探讨怎样把它应用到我国实际。在这个意义上,此次由两位作者共同撰写的《政策执行论》一书,具有西方化与“本土化”的特征,亦即为西方理论“本土化”做出有益尝试。
政策执行研究属于基础性研究,也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因而借鉴和引用西方政策理论,对我国政策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策执行论》一书,大量引用了相对成熟的西方政策理论,力求使其联系我国的实际,全面阐述了政策执行活动的内在规律,特别是政策执行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及模型方法,为我国政策理论发展提供了借鉴。
当然,该书还存在一些需要加强的地方,比如采用的分析方法有些缺乏逻辑分析,对不同政治体制下政府运作过程的差异描述还不够等。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作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
(作者单位: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北京10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