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晓 萍
二十五年的征程,见证了中国行政管理改革创新之路;二十五年的求索,承载中国行政管理人的情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已经成为研究公共管理、发表创新思想的重要阵地;促进学术界理论研究和政府改革实践交流互动的重要桥梁;了解国内外理论前沿、拓宽研究视野的重要窗口;培养行政管理新人、集成公共管理人才的温暖摇篮。
对我个人来说,《中国行政管理》可以说既是我认识公共管理学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学术生涯的护航人,我对她有着特殊的感情。1999年,我从西南师范大学调到四川大学任教,专业也从中国古代史转到行政管理。为了尽快掌握行政管理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我找来了历年的《中国行政管理》杂志,认真阅读、仔细研究,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与杂志的进一步结缘,则是由于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上近十年的密切合作。2001年,成都市政府委托我牵头组成课题组,研究成都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接着在我们建议的基础上,成都市将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继续委托我组成课题组研究总体方案和具有操作性的试点工作方案。要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方案、完成好这一课题,在当时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令我十分感动的是,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一直都给予了我们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不仅站在全局的高度给予具体指导,还为我们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提供了发表平台,让我们能够在和各方面专家、实际工作者的交流碰撞中学习进步,不断完善工作方案。经历了2001年的方案制定、2002年的试点工作、2003年的全面推开,成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3月4日,杂志社记者受学会委托,专程赴成都就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采访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并以“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题发表在当年第6期。同年8月,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都市政府、四川大学、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共同举办了“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并在第11期开设专题,深入探讨服务型政府理论,总结推广成都的改革经验。
2007年,成都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为了整合全国优质专家资源共同关注成都的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成都市委、市政府与四川大学联合成立了“四川大学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聘请我为研究院首席专家、院长。承担如此重任,我深感能力不够,困难重重。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与《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的领导和朋友们再次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帮我出谋划策,邀请专家。学会同志还亲自出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并且,学会还组织专家参与了《成都市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报告》、《成渝试验区的比较与经验借鉴》等专项研究课题。此外,学会和杂志社还与四川省行政管理学会合作召开学术研讨会,他们对地方学会和学者的支持,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来自组织的力量和行政管理人共同家园的温暖。
一路走来,《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始终伴我左右,既是我汲取学术养分的不竭源泉,又是我以学术奉献社会的重要舞台。
我认为,《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具有自身独特的品格和特色,这是杂志的生命力所在。一是鲜明的导向。杂志植根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沃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对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例如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绩效管理等等,都组织开展研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二是独特的魅力。杂志作为连接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始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其所发文章大多既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又有相当高的理论水平;既不空洞说教和流于泛泛而论,又不就事论事和缺乏学理性,真正实现了理论品位和实践品格、现实指导意义和学科建设价值的有机统一。三是严谨的作风。从杂志整体风格和各大栏目设计到每期每篇文章的选择,都充分体现出从主编到编辑是把创办精品作为明确目标和价值追求,有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质量意识,我认为,这是杂志在二十五年时间里能够不断取得新进步的重要原因。
作为《中国行政管理》的读者、作者,我和所有的行政管理人一样,对她充满感情,衷心希望她越来越好!
(作者系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成都61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