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0周年 >> 刊文集萃 >> 书讯 >> 正文

《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丛书》等书简介(1999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15-7-24  来源:

   《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丛书》简介

  以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谢庆奎教授为主编,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副教授江荣海、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梁君国博士为副主编的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丛书编委会,经过多方艰苦的努力,于1998年8月出版了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丛书10种,包括:《中国政府体制分析》、《中国政府功能的经济分析》、《省政府管理》、《市政府管理》、《行署管理》、《县政府管理》、《乡政府管理》、《镇政府管理》、《特别地区政府管理》、《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全套丛书10种共218万字,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中国地方政府管理丛书,是国家社科“八·五”规划重点项目——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研究的具体成果。该项目从立项、调查、研究、写作到出版共用了六年时间,前后有45人次参与调查和写作,走遍了1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实地调查,从省到乡每一个层级选择一个典型进行研究,写出7本实证性著作,再加上3本综合分析的理论性著作,共10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时间和能力,着实不容易。从研究中国地方政府管理方面来说,在全国还是第一次。

  该套丛书的总题目是中国地方政府的管理。“管理”泛指管辖、管束、经管、处理等。在管理科学中,它是指一个或更多的人有意识、有组织地不断协调他人的活动,以达到任何个人所无法达到的某一共同目标。它包括三层涵义:一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二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三是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政府管理是政府根据宪法和法律,通过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事务进行管理的组织活动,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运用和实施。为了开展这种组织活动,实施这种行政权力,它必须辅之以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决策、执行、监督、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这是广义的政府管理的概念。还有狭义的政府管理,它是指一个机关或单位内部的管理活动,包括人事、办公、后勤等行政事务的管理活动。政府管理一般都是职能管理,带有强制性质,包含广义和狭义两层涵义。该套丛书偏重于广义的管理。根据这种广义的概念,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框架,设计了该套丛书的统一的纲目,即历史沿革、现实环境、法律地位、政府机构及其功能、政府决策、政府政策执行、政府改革与发展等七个部分。简言之,结构——功能——运行,是该套丛书基本的框架结构。

  该套丛书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

  第一,资料丰富可靠,实证性强。对中国地方政府每一层级政府管理的调研,都是作者亲临其境,走访、座谈,翻阅和复印大量政府文件,包括常委会议、办公会议的原始记录,从中进行分析研究,不引用原文,但取其精神,因而使研究资料丰富可靠,实证性强。有些作者为了核实和补充材料,曾多次去同一个地方调查访问。如写廊坊市政府管理,作者曾“四下廊坊”,使资料相当丰富、扎实不含任何水份。书稿就是在这些丰富而可靠的材料的基础上构成的。这些材料,无论是某一级政府的历史沿革,还是现实环境;无论是政府机构的设置与沿革,还是决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具有极高的档案价值,因而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这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政府管理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料。

  第二,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有创新,理论程度高。该套丛书共有10本,第1本是《中国政府体制分析》,对当代中国政府体制进行了宏观的分析,确立了该套丛书的理论框架。第10本是《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偏重于微观分析,对中国地方政府各个层级的结构、功能、运行进行了综合的微观的分析。在由宏观到微观的分析中,对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转变、政府的决策与执行以及政府管理模式的设计,都有一些创造性的见解,理论抽象程度比较高,学术水平也比较高。

  第三,运用实证和结构——功能主义,研究方法新。传统方法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先有理论,后找实际,以实际映证理论。该套丛书的研究方法是先有实际,后有理论,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并且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使该套丛书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和体系,做到体系完备,结构严紧,逻辑严密。实证和结构——功能主义方法虽然不新,但如此运用,是有新意的。

  第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套丛书侧重于现实研究,重点是机构设置与职能转变、政府决策与执行。这对于目前正在开展的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具有极强的参与价值。如怎样合理设置机构,设置多少为度,如何转变政府职能,每一级政府都有较详细的分析和说明。这无疑具有参考价值,甚至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关于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问题,也具有参考价值。  (鲍静)

  《治国论——中国现代化的对策》简介

  江泽民总书记和党中央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政领导干部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其中、治国之道应是必修之课。古今中外有关治国之道的论著已有很多,但从改革开放以来,系统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之道的专著却并不多见。我这里向大家推荐由青年学者汤英牛、耿国妹合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于1998年岁末出版的《治国论——中国现代化的对策》一书。

  这本书有其独特之点:第一,它不仅系统地阐述了治国的一般理论、基本原则、方法措施,而且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既有抽象的理论,也有具体的分析,更有化解矛盾的思路和对策。比如作者指出:“我国实行分税制是下策”。该书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论证了建立分税制所必需的经济、政治、法制等条件,接着指出我国的现实国情不具备推行分税制的环境条件。今后也不应去建立分税制,并论述了我国实行分税制弊大于利的理由,由此建议我们建立和推行“集附制”,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集附制是具有先进合理性与现实可行性的一种较好的财税管理体制。不管这类治国之策是否可行,这样认真说理分析,言之成理,是很可贵的。第二,该书治国之道的论述是建立在对历史实践研究总结的基础之上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作者广泛收集古今中外的治国理论与实践的丰富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在中篇历史经验篇中,作者首先对欧美国家十五世纪以来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发展历程进行剖析,指出其既有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值得借鉴参考的一面,也有主观臆断、错误不足的一面。其次,剖析苏联70年经验教训,通过对列宁时期、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分析思考,阐述其可取之处与失败教训。再次,我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关于治国的论述和实践,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作者也极为珍惜。认为它能为我们成功有效的治国实践提供启迪。如作者把我国传统农业社会“天下定于一”的治国原理,辩证地运用于现代工业社会,提出“天下定于一而动于异”的治国原理。第三,该书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优势。治国之道必然要涉及众多研究领域,要求在众多学科的交汇点寻求新的突破。作者运用了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外交学等许多学科知识、体现出综合多学科的优势和广博的理论功底。

  治国之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具个性、可以互相争鸣切磋。刘吉先生在序中说:“学者论治国,当然有理想化和尖锐化的特点,否则不成其为学者。”对此,我非常赞同。我希望该书能得到党政领导者和理论界的关注。(许文惠)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