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把行政学作为自己“精神家园”的青年学者,李绥州同志一直耕耘在中国行政学教学和科研的前沿领域,新作《应用行政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正是他在这一领域不倦探索的最新成果。与其他行政学著作相比,《应用行政管理》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创新性。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体系新。一般而言,体系的形成及其逻辑化和相对合理化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行政学的体系构建至少有两个视角:政府如何管理好自身、政府如何有效地管理好社会公共事务。到目前为止,中国行政学教科书体系的主导范式是前者,而《应用行政管理》则主要从第二个角度进行了尝试,着眼于政府如何有效地实现外部的行政职能,提高了行政管理学的解释力。
其次是内容新。同前一点密切关联,作者以一种新颖的视角审视行政学的体系问题,所以在内容上展现了全新的景观,将“电子化政府”、“政府采购”、“社会服务承诺”、“政府绩效评估”、“企业家政府”、“与国际接轨”等这些其它行政学教科书忽略或者说无法包容而又非常重要的内容纳入到现实的行政学教材的框架之中,不能不是一种突破。
再次是方法新。《应用行政管理》在研究方法上也有独到之处,最典型的是比较多地使用了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例如,通过案例分析法,作者将行政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生动地结合起来,让读者能实实在在地检验和体会所学的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读者的实际工作能力,消除读者对行政学理论的神秘性。
最后是观点新。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必然深化对行政学许多具体问题的认识,产生新的观点。例如关于“国家公务员制度”,作者一反所有教科书阐释《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条文的“套路”,全新解析了公务员制度的三大理论基础(契约制、功绩制、分类制)、三维结构(政治维、行政维、技术维)、三大机制(竞争激励机制、勤政廉政机制和新陈代谢机制)、三大运行环节(进口、管理、出口)。通读《应用行政管理》全书,到处闪烁着作者思想的火花和独到的认识,这无疑也是作者学术功底和创新风格的生动展现。
此外,行政学本质上是经世济用之学,其生命力不仅在于其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而且更在于其实际应用价值。由于《应用行政管理》的主要立足点是探讨政府如何有效地管理自身和社会公共事务,所以,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它的另一个突出特征。它没有微言大义式的考证和洋洋洒洒的宏论,而是着眼于能真正成为读者新颖实用的参考书。作者不仅详细论述了政府管理过程中的许多具体业务的技术与方法,如政府公开采购的方法与规则、政府绩效评估的操作方法、电子化政府的应用等,更用二十多个典型案例强化其实用功能,增强了它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应用行政管理》一书已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大32开,324页,250千字。该书可作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