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0周年 >> 刊文集萃 >> 书讯 >> 正文

《公共行政管理学》评介(1999年第10期)

发布时间:2015-7-24  来源:

  “天府之国”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佳作甚多,在行政学领域里尤其如此。我已为五位四川行政学者的著作写序,现在又看到重庆行政学院罗德刚等教授写的《公共行政管理学》即将问世。

  本书作者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颇具特色,富有新意。

  本书体系变中革新。一门学科的体系完整严密的程度是它的发展水平标志之一,建立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是公共行政学建设和发展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自80年代初我国恢复行政学以来,许多行政学者都致力于体系的探讨,并取得一定成果,必须肯定。有的同志认为行政学没有什么体系,有也是拼盘式的,笔者不敢苟同。任何一篇文章、一本著作,只要讲道理有论证,即自成体系。我觉得关键不在于有没有体系,而在于是自觉的还是自发的,要建立什么样的体系。有些好心的同志企图建构一个永恒不变的行政学体系,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不现实,也不科学。因为一门学科的体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特别是行政学,它随着体制的变革、研究对象的变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行政学体系深受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和影响,不同体制下的公共行政虽有共性,但也有区别,处于动态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科体系是由各种观点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构成的系统,是对特定的研究对象的客观反映,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这种反映愈正确、愈完整、愈严密就愈能说明这门学科发展水平。诚然,科学的体系必须是完整的、严密的,但不能说,凡完整的严密的体系都是科学的,关键在于是否正确反映客观对象的内在联系。

  一门学科的体系能否成立,取决于它的研究对象是否明确,研究内容是否清楚,内容安排是否合乎逻辑。

  行政学以研究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为对象已为大家所共识。学科的对象决定学科的内容,1985年拙作《现代行政管理学教程》提出行政学应以研究政府职能为中心内容,并论述行政体制改革的趋势。《公共行政管理学》承前启后,从静态方面论述公共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结构;从动态方面论述公共行政运作及其规律,这是可取的。从本书内容安排上看,导论→行政主体管理→行政运作管理→行政客体管理→行政改革与行政效能,全书五部分紧密衔接,联成一体,突出政府对政治的调控,对经济、社会、文化的管理。不仅论述政府干什么,而且阐明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么干,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从客观到主观,这样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便于读者理解。

  建立行政科学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付出艰辛的劳动,探讨一些关系学科体系的关键问题,譬如它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是一个还是几个,彼此的关系如何?它的组成部分究竟包括哪些方面,互相关系如何?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扩大和西方公共行政的变革,有哪些内容和经验值得我们吸取,公共行政的范畴和运作应作哪些相应的变化?建立行政科学体系应从何处开始,怎么展开,顺序如何排列,凡此等等,都有待我们共同献智,群策群力,创建跨世纪的与国情相适应的行政科学体系。

  本书在体系革新、内容求新的同时,提出许多新颖的观点,对行政学界一些传统的观点大胆质疑,这样有助于人们思考,促进学科的发展。从80年代以来,在我国出版的100多本行政学的著作中,有些对“行政”概念的解释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479页的一句话:“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其实,这是马克思在分析当时“各个国家都在行政机关无意地或有意地办事不力这一点上去寻找原因”时说的话,并不是专为“行政”一词下的定义,如果把这句话奉为是对“行政”的经典解释,未免有些勉强,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公共行政学》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本书只要有些新意就值得推荐,但推荐的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本书由于内容广泛,显得广度有余,深度不足,有些提法还须斟酌,在结构上也可进一步调整,再精炼为好。


关于杂志  |  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京ICP备:06058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自2013年5月16日起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