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关系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有人形象地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比喻为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合则齐美,失则俱伤,这是符合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
历史与人性常常处于一种二律背反的状态中,因而经济的发展有时并不能带来道德礼仪的进步,相反,经济的腾飞时期往往是道德礼仪的紊乱时期,这一点已为世界历史所证明。中国目下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经济转型时期,商品经济的大潮势不可挡,国民的文化与道德礼仪观念也正经受着巨大的震荡。这主要表现在:政治信仰上的理想主义色彩开始淡化,世俗倾向渐趋强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以至于历史虚无,民族虚无,有奶是娘,有钱是乡,形成人们道德观念的真空感,使一个本来有序的社会道德评价体系开始解体分化。形成了是非混肴、美丑颠倒、善恶倒置的价值标准,不仅污染了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导致了国民道德滑坡、行为失范。因此,道德礼仪教育的任务也就迫在眉睫。在此情况下,由郝德军、王波、乔万敏、李衡眉撰著的《国民道德礼仪读本》(泰山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的出版,无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精神文明。然而它却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马克思主义认为,如果没有过去时代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共产主义。我国古代精神文明是以作为伦理原则和规范的道德礼仪为其主要内容的。
该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道德篇》,内容共分五章。第一章为“道德的概念与理论”,对道德及所协调的伦理关系,道德的起源与发展,社会生活中道德的类型;道德的社会作用诸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多角度的分析与探讨。第二章为“中国传统美德”,对中国传统道德理想人格,中国传统道德的修养,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国传统道德行为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论述。第三章为“共产主义的道德境界”,第四章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第五章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这三章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条分缕析,使学有内容,做有目标。
本书下编为《礼仪篇》,内容共分十章。第一章为“礼仪的概念与价值”,第二章为“礼仪的起源与沿革”。这两章对礼仪的概念与理论、起源、沿革等方面进行了追溯与论述,肯定了其序化社会的作用。第三章为“礼以庇身”,用了18个历史故事,进一步说明学礼、懂礼和行礼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古人在进行礼仪教育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以供借鉴。第四章至第十章为当代礼仪规范,系统地介绍了言行举止、婚丧祝寿、交友待客、称谓通讯、公共交际以及涉外、职业等方方面面的具体礼仪。既说明了自觉遵守这些规范的重要性,又提供了具体操作的程式。
通观全书,它在学术性和可操作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上是较为成功的。因而,它能够满足各层次读者学习和实践道德礼仪的要求。
本书是地方政府与高校协作完成的,集中了双方的优势与集体的智慧,特色鲜明、不失为一本难得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