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每天收到的稿件中,有不少优质稿,但也有些稿件存在不少问题,难以编发。现将本人在编辑处理稿件时遇到的一些问题整理综述如下:
一、选题缺乏新意,叙述缺少深度。本刊是研究和探讨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政府体制改革服务的刊物。因此,选用稿件的第一条标准是“新”。所谓新是指别人没有说过的,对指导改革新意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但是,有来些稿是别人过去研究过、大家比较熟知或本刊已经刊登过的选题,且在叙述的角度及深度方面又没有超前的地方,更主要的是和体制改革的实际结合的不紧密,泛泛而谈,故难以采用。
二、文章太长。目前本刊的容稿量不足七万字,而有的来稿竟洋洋洒洒万言以上,这样的稿件,即便选题新颖,编辑也要花费较大的功夫进行删改,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此外,来稿过长,也容易淹没主题,使人读后如坠五里雾中。因此,我们希望作者尽量精炼稿件,理论性比较强的稿件一般可在四、五千字,通常三,四千字为好。
三、抄眷不清楚。以最近我们编发的一篇稿为例,文章质量堪称上乘,但这篇三千来字的稿件,竟有十多处让人“猜迷”,最后不得不作技术处理。有的来稿剪剪贴贴,上下衔接不上。还有的来稿涂改很多且又不规范。说实在的,编辑看到这样的稿件,兴趣减半,即便编发也要花费很大功夫。
四、引语不准确,出处不详。来稿中有不少引用权威人士语言,文章和历史典故的地方没有注明出处或虽然注明了但不详细,使编辑难以认定引文的准确性。为了保持本刊的权威性,在一般情况下就不敢冒然采用。
五、一稿多投。去年本刊编发的一篇稿件排出清样,但却发现该稿已被某报刊出,只好作拆版处理。类似情况不止一次。作者这样做无非是想提高稿件命中率,但一稿多投是被明令禁止的。今年我们拟以加快稿件处理速度和稿件采用通知的办法告慰作者。同时也希望作者勿一稿多投。三至五个月内如接不到本刊用稿通知再另行处理。
六、消息稿不加盖公章。目前,新闻出版界提倡文责自负。但为防止虚假报道,不少报刊仍强调加盖证明稿件属实的公章。本刊去年以来收到的消息稿,就有一部分是没盖公章的,希望作者注意这一点。没盖公章的消息稿,本刊原则上不予采用。